找回密码
 人工审核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92|回复: 13

[心理学] 管理中的心理学

[复制链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发表于 2018-9-21 21: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入一起搜索真相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人工审核注册

×
前言
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也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和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来改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和管理效率。
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心理上的较量”。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周围一切的人力资源,让他们尽最大可能的为您服务呢?这其中包括您的员工、您的上下级关系、您的同事、甚至你的客户。这时若您能将管理心理学知识利用起来融会贯通,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那您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强者!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个递进的等式:了解人的心理====驾驭人的心理=====支配人=====支配世界。由此可见,我们任何一位渴望成功、渴望支配世界的人都应当而且必须了解并掌握一些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
如果您是一位企业的决策者,通过掌握管理中的心理学,可以有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效益,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如果您是一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通过借助管理中的心理学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了解与缓解自己上下级关系的压力和情绪,矫正管理中的偏差,找到最佳的激励自我和下属的有效方法,从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逐步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职员和管理高手;如果您是一位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那您更需要通过学习管理中的心理学,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才能纠正理智上、行为上的“错位”,才能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出真实的人格与自我价值。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看了这么多您也许会想:这么专业的心理学会很难掌握吧。错!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您能通过轻松愉快的阅读来学习并掌握专业的管理心理学知识,本书不同于一般心理学书籍那样繁述,而是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版式分明有致,让您乐学其中!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事物都不会尽善尽美,本书的编撰还存在很多缺陷,希望热心的朋友予以体谅,并给予帮助、指正!
对于企业的管理,其最大对象是管人,即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本质上说,人本管理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也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和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来改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和管理效率。
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心理上的较量”。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周围一切的人力资源,让他们尽最大可能的为您服务呢?这其中包括您的员工、您的上下级关系、您的同事、甚至你的客户。这时若您能将管理心理学知识利用起来融会贯通,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那您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强者!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个递进的等式:了解人的心理====驾驭人的心理=====支配人=====支配世界。由此可见,我们任何一位渴望成功、渴望支配世界的人都应当而且必须了解并掌握一些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
如果您是一位企业的决策者,通过掌握管理中的心理学,可以有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效益,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如果您是一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通过借助管理中的心理学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了解与缓解自己上下级关系的压力和情绪,矫正管理中的偏差,找到最佳的激励自我和下属的有效方法,从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逐步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职员和管理高手;如果您是一位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那您更需要通过学习管理中的心理学,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才能纠正理智上、行为上的“错位”,才能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出真实的人格与自我价值。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看了这么多您也许会想:这么专业的心理学会很难掌握吧。错!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您能通过轻松愉快的阅读来学习并掌握专业的管理心理学知识,本书不同于一般心理学书籍那样繁述,而是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版式分明有致,让您乐学其中!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企业的管理,其最大对象是管人,即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本质上说,人本管理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也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和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来改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和管理效率。

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心理上的较量”。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周围一切的人力资源,让他们尽最大可能的为您服务呢?这其中包括您的员工、您的上下级关系、您的同事、甚至你的客户。这时若您能将管理心理学知识利用起来融会贯通,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那您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成为无往而不利的强者!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个递进的等式:了解人的心理====驾驭人的心理=====支配人=====支配世界。由此可见,我们任何一位渴望成功、渴望支配世界的人都应当而且必须了解并掌握一些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

如果您是一位企业的决策者,通过掌握管理中的心理学,可以有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效益,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如果您是一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通过借助管理中的心理学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了解与缓解自己上下级关系的压力和情绪,矫正管理中的偏差,找到最佳的激励自我和下属的有效方法,从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逐步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职员和管理高手;如果您是一位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那您更需要通过学习管理中的心理学,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才能纠正理智上、行为上的“错位”,才能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出真实的人格与自我价值。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看了这么多您也许会想:这么专业的心理学会很难掌握吧。错!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您能通过轻松愉快的阅读来学习并掌握专业的管理心理学知识,本书不同于一般心理学书籍那样繁述,而是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版式分明有致,让您乐学其中!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事物都不会尽善尽美,本书的编撰还存在很多缺陷,希望热心的朋友予以体谅,并给予帮助、指正!

对于企业的管理,其最大对象是管人,即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本质上说,人本管理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为搞好人本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如果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手段和成果,找到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一定有好办法。古人云:“人事之最难在于知人”。如何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的难题和研究重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思想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每个行为都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行为结束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新的动机,引起新的行为。因此,“需要”是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根本动力。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首先就要研究和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结构的。人们的现实需要主要包括: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成就的需要、求知成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以上这些需要,物质需要是前提和基础。因此,人本管理工作要重视人的物质需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最主要的是要关心群众生活,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管理者要时刻关心下属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关心他们的工资、奖金、住房、医疗、保险等物质利益。要确立这样的认识,那就是管理工作一旦撇开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势必会软弱无力。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位、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关系等的不同,各类人员的需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管理工作者要善于观察人,了解人的需要,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调动不同类型的人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力。同时,管理工作还应该通过分析具体人的具体需要来掌握人的行为的规律,以提高对可能出现的行为的预见性和控制力。

人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他们的心理也各有特点。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又是多变的,而且还具有锁闭性的特征,即心灵深处的东西往往不愿意轻易地暴露。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也正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初衷,希望通过本书使企业各阶层的管理者懂得一些心理学的理论。这样不仅可以使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加强自我修养,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作对象的个性差异,讲究审时度势、“量体裁衣”,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篇 自我的心理管理 做好心理准备

所谓心理管理即是人通过对自己心理的调节,力图保持某种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自我的心理管理从始至终起着一种内部调控的作用。自我管理是人类对自身的管理,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作为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是工作的重点,这其中除了对员工的管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还要进行自我的心理管理。也就是说,管理者应该从自己的心理上进行准备和提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把管理工作做好。

心理准备就是在进行某项行为之前所做的心理管理,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机能提高到和行为相适应的高度上来,以便行为的顺利实施。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之前,首先应该从心理上对所要进行的管理行为做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自己的心里有一个预期和提前量,这样才能在管理的过程中将管理行为和管理思想真正贯彻到位。

做个无私的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因为员工会将你的行为在潜意识里形成自己的行为标准。而一个管理者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将所有员工装在自己心里,用一杆秤去衡量所有员工的表现。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应该是一个无私的人,一个会将所有员工平等对待的人。这是管理者必须要做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培养。

一个管理者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员工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在管理者完成自我的心理管理过程之后,他需要将自己的这个心理能力运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比如,他要考虑如何把所有员工的心力集中到一起,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协力完成共同的目标。因此,管理者要从心理上认识到其工作的重点应该在员工身上,而不是工作本身。尤其是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比那些高层管理者更多地接触到员工。既然是与员工接触,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心底无私,在自己的心里将员工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管理者的心既不能偏左,也不能靠右。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真正从心理上完成这样的自我管理,那么他就很难要求自己的员工,甚至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反感。因此,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心底无私”,才能赢得“天地宽”。

在工作中,往往为了工作的需要,管理者要抛开自己的心理偏向,比如手下得力员工的调动,就是一件让每个管理者头疼的事情。因为,本身得力下级就是管理者自己很器重和欣赏的,是从心理上得到认可的,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方法自己都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相互已经建立了心理默契和愉快的工作关系,甚至私下的交情也不错。现在要被突然从你的团队中调走,的确令人苦恼。但是为了工作的整体需要,那么此时就需要你首先从公司的人事部署、经营策略和本部门的工作方针考虑,明确自己的工作需要;再仔细分析下级的工作能力、性质、耐力和其他的潜质;然后,就是你运用自己心理管理能力的时候了,你就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决定取舍。当然,你还必须和你的下级讲清楚,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心理趋向,这需要诚恳的态度和心理上的沟通。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以上的心理准备,那么你就可以开门见山地去说:“这是出于整个公司和工作的考虑,尽管你一直工作很努力,工作成绩也很好,但你对本部门工作的熟悉正是你的优势,何况从整体上和将来的发展考虑,在别的部门更能发挥你的能力。”这虽然总是让人感到难堪,但你要知道,在公事上你应该是对公司负责,而不是对某个下级负责。这自然也与你的心理偏向和个人感情无关,你私下里可以耐心地向他做出更详细的解释,就不至于因此而影响相互的关系。

我们常说“公事公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底无私才是你赢得员工认可和尊重的前提。这尤其在你解雇自己得力和喜欢的员工时表现得更加突出。当然要做到公事公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要放弃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认同,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试和管理,不让你的心理判断影响思想的理性判断。这可能很难,但你必须这么去做,因为,心理判断往往应该服从思想的理性判断。但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做到,甚至公私不分,那你的下级也会效仿,从而导致公司秩序混乱。不仅如此,员工也会因此对上级产生不信任,并产生反抗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富有正义感的员工,总会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那公司的情况就会更糟糕。

由此可见,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在内心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当然,从赏罚的角度来说,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一般人都喜欢奖赏而害怕惩罚,但赏罚分明可以让员工士气大增,更容易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同样也是管理者进行自我心理管理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们都熟知“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历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可以说是赏罚分明的一个典范事例。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很熟知那段历史,当时,街亭是魏蜀两军的必争之地。蜀将马谡熟读兵书,深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在心理上已经建立了对马谡的高度认同。当马谡自己力争为先锋去镇守街亭时,诸葛亮明白事关重大,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还任命大将王平做他的助手。但是由于马谡并没有完全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加上他自己刚愎自用,不理王平等人的劝阻,弃城不守,舍水上山,犯了兵家大忌。结果,魏军将蜀军团团围住,切断其水和粮草的来源。蜀军大乱,在魏军强大的攻势下不可避免地溃败了,街亭战略要地失守。结果导致诸葛亮整个战略难以实施,丧失最佳的战略时机,一出岐山宣告失败。诸葛亮退回汉中之后,严厉追究马谡街亭失守的责任,最后以军法论处。

我们都能看到诸葛亮心里的难受和激烈的内心斗争,以及他有多么的不忍心,但诸葛亮更明白,如果不按军法从事,他将失去手下大将的人心,兴复汉室的理想就彻底成了一句空话。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会有深刻的印象,诸葛亮犹豫,在中军帐反复思量,是有爱惜人才的因素,但他内心深知,这是必须要下的决心。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完成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心理救赎。他的内心斗争,也是原有的心理机制与自我心理管理能力的一次较量,这个较量的结果就是对自我心理管理的最好诠释。

诸葛亮赏罚分明的做法赢得了手下大将的拥护和诚服,也更加强了自己的威性。

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或者说一个懂得自我心理管理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个人感情,更知道什么时候必须使用自我心理管理的能力来做出有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取舍,那就是一碗水端平。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握化敌为友的技巧

职场有时像战场,难免会碰到一些“敌人”。但是职场又不能完全像战场,每个人都得有团队的概念,才能够成就事业。所以在职场上,作为管理者,当你在工作上非常需要某个人的协助,而这个人又跟你有某种程度的不合时,你该怎么做?逃避和放弃,是最笨的方法,这么做只会显示你的懦弱和无能。要化敌为友的确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

最有用的办法就是先把握你的“敌人”的心理,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地接触“敌人”的武装,达到心理沟通和认可的目的,真正做到化敌为友。

当别人抓住你的错误大加指责时,你在恼怒之前,不妨先平复自己的心态,认为他是对你的关心。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要比无休止的争论对错强得多。如果你能挖掘对方句句带刺的话里隐藏的积极因素,那么就会大大消除出现敌对场面的可能性,从而减弱攻击的心态。接着,你要有直面问题的心态,努力找出合理的办法解决它。可以先分析原因,自己先想想,是不是做了哪些事、说过哪些话让对方看不顺眼。如果不明就里地去找对方兴师问罪,只会更加激起对方的“反感”心理,让对方看你更不顺眼,激化矛盾。

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向对方问清楚原因。你可以问他:“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否可以告诉我是什么问题。”如果对方什么话也不愿意说,那说明对方对你的敌意较深,那你干脆直截了当地跟对方说:“我知道你对我似乎有些不满,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把话说清楚。”实在不行,可以向对方发出委婉的警告。如果对方不肯承认他曾经跟别人说过不利于你的话,你也不必戳破他,因为对方已经从心理上感到了自己的言语和态度的不当之处,这时你只要跟他说:“我想可能是我误会了。不过,如果以后你有任何问题,希望你能直接告诉我。”你的目的只是让对方知道:你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这时你的心理优势已经确立,你就可以向对方发出化解矛盾的信号。因为,当对方成为你的“敌人”后,他会产生躲避的心理,会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场合碰面,但是否你在心里更加注意对方呢?因为要知道他的行踪以便避开,要知道他有没有在背后说你是非。所以,如果你想化解仇怨,不妨先发出点信号,找寻和对方碰面的机会,温和地注视他,看看他的反映,是尴尬?腼腆?躲避对视?还是怒目而视?只要不是最后一条,那就有戏。

如果你觉得这样直接向对方示好从心理上还难以接受的话,那你可以借助第三者。也许你很突然向对方示好,会让对方怀疑你的居心。不妨借和其他同事聊天的机会说她几句好话,或向知道你俩关系的人倾吐反悔之意,相信总能传到对方耳朵里。只要对方接收到你的信息,他肯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有“再见还是朋友”的心理愿望,对方也肯定有,毕竟“人之初,性本善”,爱一个人比恨一个人舒服。所以你所做的一切,对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说不定也甜在心里呢!如果是这样,你的“化敌”计划就大获成功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你和别人的关系搞僵,并不是涉及到什么原则性的问题,而更多的则是平常的一点一滴小事不注意造成的。所以,这就要求你首先培养这样的心理机制――小题大做,也就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把小事重视起来。

比如对方出于炫耀心理抨击你,那你即使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也肯定会感到在心理上被伤害,你心理本能的反应就是还击,想办法赢回心理的平衡和优势,自然就和对方产生了对立情绪。其实,原本可能就是对方顺口一说,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而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用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件事,可能就会将事情的僵局在未出现之前就扼杀掉。但相反,只能是把关系搞僵。不如本着低调的心理,这样既会平息冲突,也会让他在体察到你低调的同时有所歉疚收敛。让人三分不为懦,愿意承认对方的长处,将为你赢得一个朋友。

许多时候,矛盾的产生是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比如,如果同事能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你,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信任,但要是他从别人嘴中听到了自己的私密,不要说,她肯定在心里认定是你出卖了她,也肯定会在心里不止千遍地骂你。因此,用你的诚心换别人的信任,加强你们之间的友情,那么,你们的友谊会促进相互思想认识的统一。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是巩固职场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好,不仅没有哪个同事敢跟你推心置腹,更会将曾经的朋友变成仇人。

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有“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气度。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凡事具有包容别人的胸襟,绝不能逞一时心理之快。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人才齐聚你的麾下,将你的思想顺利贯彻下去。我们一般会对自己赏识和喜欢的人格外宽容,但对和自己顶撞的人有着心理本能的抵触和反感,甚至产生成见,这是很危险的。只要是对方本着对工作负责的心情和你发生冲突,那你就应该区别对待,你的宽容和大度会很快化解对方的怨气,使他们更加受到感动而加倍努力工作。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对于自己的忠诚者要包容,就是对于和自己有不同嗜好、主义或主张的敌对者,也要有包容的心。你会发现,包容是化解一切不快的最好良药。

今天的职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发现别人要把你拉下马,一定要勇于面对问题和挑战,但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否则情况会更加糟糕。目前已不是可以独享功劳的时代,与别人分一杯羹,获得双赢的局面,才是现代职场人要学习的主要问题。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用反对自己的人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以大局为重,甚至对个人的暂时损失也不计较,这是豁达大度的表现。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人生活在世上,不管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总有不顺心之事。当人内心矛质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以解除时,机体内分泌功能就易失调,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等,还常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倦怠无力、心绪烦乱等症状。这些心理与生理异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身在职场,难免会和人产生矛盾,发生纠纷,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个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管理者,可能最常碰到的就是来自上级或者下属的反对意见。这其实并不是坏事,相反还是好事。

想想看,首先对方之所以向你提出反对意见,就证明你的想法有不妥当之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那这部正是你需要提高的地方吗?另外,从对方的角度和心理来分析,对方之所以能提出反对意见,证明对方用心研究了你的提案,这也正是对方对你的重视。所以,你应该放宽的是自己的心态,平衡的是自己的心理。你不应该一听到反对意见就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相反,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听听对方的意见,相信对你帮助一定不少。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光要听得进去反对意见,还要善于使用反对意见的人。

在1968年的美国大选中,基辛格是作为尼克松对手的智囊人物出现的。尼克松在吹捧自己的“老板”的同时,自然避免不了大肆攻击对手尼克松,他甚至在电台呼吁:“在所有候选人中,尼克松当总统最危险。”还挖苦说:“建议尼克松去做副总统候选人,因为他当副总统的经验很丰富。”总之,基辛格把尼克松算是骂绝了。但是,恰恰尼克松获得了大选的胜利,当选美国第37届总统。

尽管基辛格攻击尼克松,但尼克松捐弃前嫌,力邀基辛格加入自己的幕僚班子。在他上任后,曾两次亲自约见基辛格,甚至会谈中忘记了午餐。通过交谈,基辛格改变了对尼克松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对其委以重任。基辛格后来回忆说:“在对外政策上,尼克松比1956年以来的所有总统候选人都好。”基辛格对尼克松的宽宏大量和宽厚无私心怀好感,同时认为他识人的眼力的确高人一筹。

这一消息传开,各界纷纷赞赏尼克松的大度和气量。他的这一举措,也使得新政府一开局就赢得了喝彩,很好地提高了白宫的声誉。尼克松起用基辛格,正是看中了基辛格的才能,同时也利用了媒体的作用,改变了人们对政府的心理偏见,为新政府赢得了良好的开局。

作为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平易近人、心胸宽广、宽厚容人、虚怀若谷、与人为善的高风亮节。这样的管理者不仅能够对被领导者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有助于在组织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使人感到亲切温暖,心情舒畅地忘我工作。同时,对于领导班子群体形象具有示范作用。实践证明,主要领导者的开阔胸怀是凝聚整个班子的“粘合剂”,只有在领导班子内部创造和谐的民主气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才能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互不设防地讨论和研究问题。

善于使用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甚至内心里反对自己的人,是《三国演义》识人用人的出奇之处。诸如孔明之用魏延,曹操之用司马懿,从而把唯才是举的思想推向完美无缺的境地。

气量也是一种力量。气量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拥有大气量者可成大事,小肚鸡肠难成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刘邦善用部下之长,才使自己夺得天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专横跋扈,结果自刎乌江。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有博大的胸襟,要有气量、有肚量,能容事、能容人、能容话,不计自己对他人之恩,不计他人对自己之怨。

作为管理者不但要善于团结志同道合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特别是反对自己的人。要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对相互间的纠葛和矛盾要善于淡化,善于遗忘,切不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要时刻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雅量。要有容人纳贤的肚量,敢于用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更要善于容人之短、略人小过。就像刘邦所说的: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筹划粮草,我不如萧何。但张良、韩信、萧何皆能为我所用。这正说明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有眼界开阔,胸怀开阔,才能团结各方面的人才一到干大事,成大业。别人才会对你更加钦佩敬重,才能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宽容是一种不需投资、保持心理健康的“维生素”。一个管理者只有保持心理的健康,才能更理智和长远地看待事业和人生,也才能营造更大的成就。

不怕否定自己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被许多胸怀大志的人用来自勉。但通往塔尖的天梯太狭窄,并不是每一个胸有点墨的人都能顺利到达,所以,如何学会适时低头,懂得及时规避,蓄势待发,使自己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运用耐心和智慧成为最后的赢家。记得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没错,这个道理对普通员工适用,对管理者来说同样适用。作为管理者来说,由于自己的职业地位相较于普通员工来说,已经算是有所成就的了,而正是这一点让他们更容易迷失自己。所以,管理者必须时刻有低头的心理准备,简单地说,就是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更进一步。

不断否定自己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认可和自信,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独立地做出判断和从事行动。他才能够不怕否定、批评和指责,有自己内在的标准。他才能够不寻求赞许,不为了得到赞许而丧失自我。他才能够不停留在现在的安全感里,敢于展现勇气去追求自我实现。

这种不断否定自己展现出来的自信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种内在的质量。只有那些惧怕失败与否定、没有自己的人生优势的人,才会是真正的自卑,才是对自己心理能力的一种彻底否定。如果你不否定自己,不否定自己的所谓内向,接纳自己,提高自己不怕失败、不怕否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渐渐地你就会真正自信起来。

切瑞虽然怀揣着MBA的证书,但她还是接受现有的这个低层的公关职位,因为她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但工作并不如她想象的那样轻松有趣。上级身兼数职,所以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出差,案头的工作和资料堆积如山,这自然成为切瑞的事情。因为对工作的情况并不熟悉,每天的整理和安排都让她忙得晕头转向。上级是个大忙人,对下级要求很高,布置工作从来都是提纲挈领,需要下级对工作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和悟性。所以,刚开始工作的一段时间,切瑞有种强烈的紧迫感,并且常常会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的感受。

同事间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切瑞想,与其和她们较劲,还不如自己动手。每项工作她都尽力拿出最好的设计方案。然后又不断地否定自己,以期做得更好、更出色。逐渐地,切瑞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更强的自信心。也在不断的否定中逐渐看到自己的潜力,并将这种潜力逐渐开发了出来。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没错,这个道理对普通员工适用,对管理者来说同样适用。作为管理者来说,由于自己的职业地位相较于普通员工来说,已经算是有所成就的了,而正是这一点让他们更容易迷失自己。所以,管理者必须时刻有低头的心理准备,简单地说,就是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更进一步。

不断否定自己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认可和自信,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独立地做出判断和从事行动。他才能够不怕否定、批评和指责,有自己内在的标准。他才能够不寻求赞许,不为了得到赞许而丧失自我。他才能够不停留在现在的安全感里,敢于展现勇气去追求自我实现。

这种不断否定自己展现出来的自信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外在形式,而是一种内在的质量。只有那些惧怕失败与否定、没有自己的人生优势的人,才会是真正的自卑,才是对自己心理能力的一种彻底否定。如果你不否定自己,不否定自己的所谓内向,接纳自己,提高自己不怕失败、不怕否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渐渐地你就会真正自信起来。

切瑞虽然怀揣着MBA的证书,但她还是接受现有的这个低层的公关职位,因为她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但工作并不如她想象的那样轻松有趣。上级身兼数职,所以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出差,案头的工作和资料堆积如山,这自然成为切瑞的事情。因为对工作的情况并不熟悉,每天的整理和安排都让她忙得晕头转向。上级是个大忙人,对下级要求很高,布置工作从来都是提纲挈领,需要下级对工作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和悟性。所以,刚开始工作的一段时间,切瑞有种强烈的紧迫感,并且常常会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的感受。

同事间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切瑞想,与其和她们较劲,还不如自己动手。每项工作她都尽力拿出最好的设计方案。然后又不断地否定自己,以期做得更好、更出色。逐渐地,切瑞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更强的自信心。也在不断的否定中逐渐看到自己的潜力,并将这种潜力逐渐开发了出来。

不断否定自己其实更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暗示”,一种不断告诉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不断否定最佳的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常常会于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对于病人来说,积极的自我暗示,会使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心境,从而有益于病情的稳定和症状的消除。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破坏和干扰人的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致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紊乱,抗病力降低。同样的,不断否定自己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一个人增强心理能力,更勇敢和自信地面对更大的挑战。

人们很容易有抱残守缺的心理,这就是一种不自信的消极心理。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不能做出更好的成就来,那还不如先守住现在的成果。一个有远见的管理者明白,今天的一块钱就是明天的十块钱,而投入赚来的十块钱,就可能得到一百块、一千块钱。相反,如果害怕把十块钱投入进去,没信心赚回更多的钱,那他只能永远守着自己的十块钱,而羡慕别人赚到的一百块、一千块钱。只有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不断否定自己就是不断看轻以前的自己,赢得更满意的另一个自己。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诗人鲁藜说,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会有被埋没的痛苦。曾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抬头迈着大步,进门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记住低头,就是要记住不论你的资质、能力如何,在社会而言,你无疑是渺小的,要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就得把自己看轻些,把奋斗的目标看重些。富兰克林从中领悟了深刻的道理,并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最后终于完成了一番伟业。

如果在一个团队里,老把自己当作主角,别人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嘲笑你,现实会让你感到格格不入。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加强自身内心修炼、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才会在各种挫折面前心安理得,并奋发向上。

看轻自我,其实是一种力量的寻找;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人都是在失败中不断否定自己,然后认清自己,既而再次树立自信的。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于沉默,保守秘密

保守秘密是一个职场中人很重要的职业操守,尤其是对于那些管理者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作为管理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有很多条件和机会接触到公司和上级的秘密,如果不能保持保守秘密的操守和心理素质,那就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给上级和自己的声誉带来负面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前途。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任总统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他的一位朋友想打探有关潜艇基地的计划,这自然是一个机密。罗斯福煞有介事地向四周看了看,小声问:“你能保密吗?”

对方以为情报即可到手,马上说:“当然能。”

没想到罗斯福也说了一句:“那么,我也能。”

《大长今》中有郑尚宫娘娘训导众小宫女的一个情节。在郑尚宫所说的重要戒律中,有一条就是要“善于沉默,保守秘密”。

长今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有一种保守秘密的心理机能,因此得到了郑尚宫、皇上和皇后对她的敬重和信任。

保守秘密,是身为职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心理机能,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机密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关系到上级的声誉与威望。身为职业人一定要牢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对保密事宜做到守口如瓶。保守秘密,是身为职业人取信上级的重要一环。

这就要求首先从心理上建立一个屏障,将知道的秘密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如果你思想松懈、心理屏障倒塌、说话随便,说了不该说的话,有意或无意地造成泄密,那么,轻则会使上级的工作处于被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重则会给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这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势必会使上级在各个方面处于不利。这样的事,即使发生一次,也会使上级难堪,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作为泄密者的你也会从心理上失去对企业的忠诚感觉和思想。所以,事关工作机密,管理者一定要处处以企业利益为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之又慎。

1990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宣布解除空军参谋长杜根将军的职务,原因是杜根将军向记者公开发表了美国同伊拉克的作战计划,透露了美国的“具体作战方案”,泄露了有关美国空军的规模和布防的机密。

在诱惑颇多的今天,人很容易出于心理诱惑的驱动,背叛自己的忠诚而出卖别人或公司,而能够守护忠诚的就显得更加可贵。

克里丹?斯特是美国一家电子公司很出名的工程师。这家电子公司规模不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面临着来自规模较大的比利孚电子公司的压力,处境很艰难。

有一天,比利孚电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邀斯特共进晚餐。在饭桌上,这位部门经理对斯特说:“只要你把公司里最新产品的数据资料给我,我会给你很好的回报,怎么样?”

一向温和的斯特一下子就愤怒了:“不要再说了!虽然我的公司效益不好,处境艰难,但我决不会出卖我的良心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我不会答应你的任何要求。”

“好,好,好,”这位经理不但没生气,反而颇为欣赏地拍拍斯特的肩膀,“这事儿当我没说过。来,干杯!”

不久,斯特所在的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了。斯特失业了,一时又很难找到工作,只好在家里等待机会。没过几天,他突然接到比利孚电子公司总裁的电话,说想见他一面。

斯特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老对手”找他什么事。他疑惑地来到比利孚公司,出乎意料的是,比利孚公司总裁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拿出一张非常正规的大红聘书―请斯特做技术部经理。

斯特惊呆了,喃喃地问:“你为什么这样相信我?”

总裁哈哈一笑,说:“原来的部门经理退休了,他向我说起了那件事并特别推荐你。小伙子,你的技术水平是出了名的,你的正直更让我佩服,你是值得我信任的人!”

斯特这才明白过来。后来,他凭着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诚信,成为了一流的职业经理人。

保守秘密是一种职责,更是内心的一杆标尺和对忠诚的心理认同。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高度心理认同,才能不被心理诱惑所左右和驱使,而作出违背心理尺度的事情来。

秘密好比俘虏,放走秘密,只有严惩看守。你对下级说“这件事千万不要对别人说……”时就已变成了一个该受处罚的看守了。上层的决策也许对你来说压在心里不好受,但是如果你透露给了下级,下级反而就失去了对你的信任。因为秘密必须由知道秘密的人自己严守。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心理互动活动。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我们不少管理者,在得到了金钱、地位、名誉之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幸福。他们整天口口声声说老板不理解他们,同事不理解他们,下属不理解他们,客户不理解他们,就连父母、妻子、孩子也不理解他们?这其实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身边的人和物,你会突然感到原来世界如此美好。

感恩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内心责任。很多时候我们对自然、社会、公司、股东、老板、同事、下属、客户等等,甚至父母妻儿的付出漠然置之,认为那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并非如此。中外历史上很多英雄豪杰,成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败在“离心离德,孤家寡人”。所以,感恩其实就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内心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亲人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公司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因为只有铭恩于心,才会有恒久的责任。

做人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是这样的。如对我们的父母要心存感恩,这是由于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更健康地成长,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理想;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许多教诲,让我们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们知道有人可以和我们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心存感恩,一句非常简单的语言充满了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在很短的时间里变得无比亲切起来。

一个工作单位,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也许每一个人都了解并知道,大家都是这里的一员,我们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努力地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虽然平凡,|奇-_-书^_^网|但我们有自己的光芒,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虚浮,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光和热。正是有了这些平凡而又非凡的人,我们的事业才变得如此璀璨与辉煌。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

一位普通的邮差因其平凡但持之以恒的送给人们快乐的工作,而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国家级奖项――终身成就奖。

终身成就奖在通常的情况下,只授给各界名流、社会精英,授给一个普通的邮差却是破天荒的事。然而,真正的快乐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授予他终身成就奖,皆因他在清苦的工作中,把快乐传递给了人们。

他每天一大早出门,用自行车驮着报刊和邮件,穿梭于大街小巷。在现代社会的日本,很少有人以此为终身职业,因为这差事辛苦且收入微薄。但是,他一干就是25年,且不打算放弃。人们这样评价他说:“凡是接受过他服务的居民都很喜欢他,因为他每天都很快乐,居民从他手中拿到信件的时候,也收到了一分快乐。”

每一个人都应该像这位邮差一样,始终抱着感恩的心,把快乐送给每一个人。作为管理者,你有信赖的上级对你委以重任,有团结的部属为了工作不遗余力,有合作愉快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有那么对真心为你的成就喝彩的人……你的感恩的心,会像邮差一样将快乐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也一样会赢得周围人的尊敬和信赖。

国际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过这样的话:“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人生怀有一种感恩心理,这是值得追求的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我们认可这种追求,但是,对于给我们造成形形色色不幸,带来灾难痛苦的逆境,包括我们的对手和敌人,也要怀有感恩心理。霍金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逆境让我们学会了刻苦、忍耐、淡泊和宽容,仅从这种负面的角度看问题,将会使我们永远生活在心灵的阴影之中。换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逆境和敌人原来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感恩,会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就像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进取的信念。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有了感恩的心情,我们即使遭受挫折,感觉到我们受到某些不公正的待遇,碰到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也不会怨恨失望,更不会自暴自弃。同时我们只有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放开自己的胸怀去宽容待人。

作为管理者除了感恩自己的家人,还要感恩自己的老板、同事和下属,让感恩这种心理动力成为工作的积极推动者。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谦虚是一种美德,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一个管理者如果拥有这样的优良品格,必然能做出非凡的成就,也更能赢得上级和部属的喜欢和拥戴。管理者虽然身居高位,但要知道,这并不能说明你就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比你的下级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管是谁,都有别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长处和优点。因此,你的谦虚是你拉近和下级距离的最好武器。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里,成为了这个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听说他俩也就是本科生学历,有啥好聊的呢?”这么想着,他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似地跑到对面上厕所去了。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刚才没去打招呼,现在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了几步,也迈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了。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过了一会,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这本科生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扑咚”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而就掉水里了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地进步。

其实,人和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句谚语中说的那样:“光滑的瓷器来自泥土,一旦破碎就归于泥土。”再高的学历也只代表过去,而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奇Qīsuu.сom书尊重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而你作为一个团队的带头人,更是要首先具备这个优良的品德。

老子曾经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是说,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地,老子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字伐着无功,自夸者不长。”

的确,作为管理者的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上级和下级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可靠;你恭敬顺从,上级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很默很合得来;你愚笨,同事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把握了,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交往和工作难以继续。

谦虚可以使你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有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但是,谦虚决不是通常意义的客套与虚伪,也不是遇到工作时的退缩与推委,更不是所谓的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如果公司需要你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你也有这样的能力,你必须知难而进,当仁不让,决不能把谦虚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机敏圆通,游刃有余

一提到“机敏圆通”,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浅薄轻佻、卖弄小聪明、耍嘴皮子、请客送礼和善于投人所好等。不可否认,“机敏圆通”的确有以上所说的一面,但是,更重要的是看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来这么做的,必须要区别对待。比如,作为一个管理者这么做,如果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的,那首先他的心理动机就是无可指责的;其次,他这么做既可以很好地领略上级的意图,把握工作的方向,又可以更好地团结下级,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那就是可取的。

职场竞争的异常激烈,使得职业人要想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仅靠自己的个人形象的好坏以及个人工作成绩的优劣,是完全不够的!在注重个人内外兼修的同时,还应该善于经营人际关系,注意为人的口碑,确保自己可以在与同事交往中能够游刃有余。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融入同事的爱好之中。接受、了解同事们的一些感兴和爱好,从中寻找共同话题,通过交流尽快融入团体之中,这对增进工作友谊有很大的帮助。

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要是同事能将自己的隐私信息告诉你,那只能说明同事对你是足够的信任。要是同时在别人嘴中听到了自己的私密被公开后曝光,他肯定认为是被你出卖了。那么你们的关系也就破裂了,也许还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困扰。因此,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巩固职业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好,恐怕没有哪个同事敢和你推心置腹。

闲聊应保持距离。在办公之余,大家相互在一起闲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有些人多半是为了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的知识面广,其实也不过是皮毛而已。如果遇到打破砂窝问到底提问,对方马上就会露馅了。这样会让喜欢神“侃”的同事难堪;相信以后再闲聊的时候,同事们都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你的。因此,在闲聊时,不求事事明白,适可而止,这样同事们才会乐意接纳你。

远离搬弄是非。流言是职场中的“软刀子”,搬弄是非,会让单位上的其他同事对你产生一种避之惟恐不及的感觉。要是到了这种地步,相信你在这个单位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因为到那时已经没有同事把你当回事了。

低调处理内部纠纷。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小矛盾或者某个下级的错误,处理时要注意方法,要理性处理摩擦事件,不要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样子。就算你有理,就算你是上级,如果理不饶人的话,他们也会对你产生敬而远之,以后也会时刻提防你的,这样你会失去同事和下级的支持。此外,他还会怀恨在心,你又会多一“敌人”。

切忌随意伸手借钱。不到万不得已,不随意向同事借钱,更不要向下级借钱。如果借了钱,一定要记得及时归还。不要因为个人经济方面的疏忽,使同事和下级对你丧失信任感,从而疏远你。

牢骚怨言要远离嘴边。不少人总是怒气冲天、牢骚满腹,总是逢人就大倒苦水,这样做会让同事和下级感到既然你对目前工作如此不满,为何不跳槽,去另寻高就呢?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情绪。

得意之时莫张扬。得意之时,不要张扬,以免招致一些人的嫉妒,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当失意的时候,不能在公开场合诉说对上级的不满,甚至还牵扯到其他同事和下级,这样,不但会招致上级的厌烦,也会引起下级的怨愤。

照顾好上级的同时,讨好同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讨好上级很重要,讨好同事也很重要,顾上不顾下,会引起同事的排斥、反弹,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顾下不顾上会引起上级的不满,以致影响加薪、升职。

机敏圆滑是善于人际交往的代名词,虽然人们对它怀有敌意,但那是一种偏见。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将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驾驭个人情绪,做脾气的主人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尽管可能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并不是谁都能在遇到不顺的时候很好地化解问题,许多人更是把发脾气当成发泄。而恰恰是这一点使他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还会给人留下一个浮躁、懦弱的不好印象。想想看,作为一个管理者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弥补损失,而是大光其火,追究下级的责任,甚至将下级骂个狗血喷头,那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上级留下推卸责任的印象,给下级留下无能的印象。因此,首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树立形象的必需。一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管理者,更会赢得他人的信赖。

曾经担任过美国作战部长的斯坦顿,早年做过林肯的战地机要秘书,一天,他气乎乎地告诉林肯,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

林肯听了也很生气,于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他甚至说:“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斯坦顿马上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拿给林肯看,林肯看后高声叫好。但是当斯坦顿把信收好时,林肯问他干什么去,他回答说:“寄出去呀。”林肯大声说:“千万不要胡闹,这信不能寄,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这么处理。你写这封信时,已经解气了,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就把扔掉,再写第二封吧。”

林肯是一个自我约束力很强的人,当他知道别人的批评是真诚的并且有道理时,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

他手下的米德将军就曾因为拖拖拉拉不服从他的命令而贻误了战机,错失了一举歼灭敌对方李将军的大好机会,林肯知道后,气得浑身发抖,对自己的儿子罗伯特喊到:“上帝呀!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已经在我们的手边了,只要一伸手,他们就成我们的了;可是我的言语和行动就没能使我的部队动一动,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任何一位将军也能把李将军打败。如果我去那里,我将亲手给他一个耳光!”

就是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林肯给米德写的信仍保持着高度的克制:“我亲爱的将军,我相信你并不了解李将军逃跑所造成的后果将是多么的严重。他已经落到了我们手里,如果歼灭他,就会立即结束战争,可是这样一来,战争将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你当时怎么会在南岸那么做呢?要说你现在还能再做出更多的成就,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我现在也根本没这个指望。你的黄金时间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也因此感到无比遗憾。”就这样一封信,林肯写好后却一直夹在他的文件夹里,直到去世后才被人们发现。

如果说林肯发出这封信,那他心情是痛快了,然而既然良机已经错失,对米德的责备只能使米德为自己极力辩解,减弱他作为一个指挥官所该发挥的作用,或许还会迫使他辞职也未可知。

要想控制别人,就要先控制好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人总会有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在造成自己困扰的时候,首先要在心理上建立克制的意识,把不满的情绪用积极的思考来转移,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都有失管理者的领导风度,林肯这种解气的方法堪称一绝。

用微笑去面对陌生环境

谁也不会在一个环境里呆一辈子,必然会面对不熟悉的陌生环境,那么显然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由于工作的需要,要跟很多陌生的客户和环境打交道,职责所在,必须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那么如何调整和处理自己面对陌生环境的心理状态,就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常说“微笑是最美的表情”,和陌生人交往,微笑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最好武器。更重要的是,要用一种微笑的心境来面对一切陌生,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小对陌生的恐惧感,让自己以一种自信平和的心态来处理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在工作中难免会接触到或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会习惯性地板起一张面孔,保护着原本虚弱的尊严,以免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和伤害。结果,陌生的环境照例还是陌生的,他所担心的“危险”仍然潜伏在他的周围。这样,不是反倒把自己搞得很累、很乏吗?如果我们换一副表情,尝试着用微笑面对,会不会好些呢?

当你面对陌生的工作岗位、陌生的下级,如果你把自己伪装起来,给对方一张严肃的面孔,那么你会发现,你在工作中的障碍会越来越多,很多工作甚至根本就无法展开,你的下级也对你有了天然的抵触,你交代的工作他们不是马上去完成,而是先静观其变。你和下级、上级之间就像有一道无形的墙隔着,互相之间有了提防,那就人为给团队的团结加入了分解剂,而不是黏合剂。但如果你展现的是一张微笑的脸,无形中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你的微笑也会化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他们也愿意试着了解你,彼此的感情就会有增进的机会和可能。这才是团结的黏合剂,工作也会因此变得顺利起来,你的身旁增加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还是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表现。微笑是人类面孔上最动人的一种表情,是社会生活中美好而无声的语言,她来源于心地的善良、宽容和无私,表现的是一种坦荡和大度。微笑是成功者的自信,是失败者的坚强;微笑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也是化敌为友的一剂良方。微笑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爱心和诚心的一种礼赞。

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会微笑,你就学会了怎样在陌生人之间架一座友谊之桥,也掌握了一把开启陌生人心扉的金钥匙。

让我们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吧!首先是一种心理的放松和坦然。对待陌生人,我们该多一些真诚和友善。我们根本用不着为那些人伪装,因为我们都只是擦肩而过的人生过客。你的冷面、他的冷面、所有人的冷面,构成了陌生的人际环境,制约着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而我们学会了微笑,你的笑脸、他的笑脸、所有人的笑脸尽管依旧“陌生”,依旧要擦肩而过,但我们的内心却再不会疲惫和紧张,我们的心里也变得轻松而愉快。人与人之间虽无言但很默契,我们在陌生的环境里感到的不再是陌生与冰冷,而是融洽和温暖。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的心理管理 态度决定高度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态度就是一种心理能力,这种能力足以左右你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因此,这种心理能力只有不断得到加强,才能更有助于你的成功。

对工作保持热忱

国外有一群心理学家在做实验:选择一群非常优秀的人和一群平庸的人进行调查,想知道为什么优秀的人可以达到那么大的成就,那些普通的人为什么这么平庸。结果是非常惊人的:他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并不在于外在的能力,而在于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决定了他们的外在能力,而态度是心理素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你这辈子要做一个主人,要先具备做主人应该具备的一个心态:只要我在做,我就要做到全力以赴。我们可以看到,好的管理者,开始都要做一个很好的跟随者,在做跟随者的时候,如果就是随便做一做,混一混,就不会成为一个很棒的管理者,当你未来去管理的时候也会产生问题,大多数好的管理者,他最初就是一个好的跟随者。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心理管理,将自己的心理能力逐渐提升到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水品高度上来。

这将会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因此,你必须始终对你所从事的工作保持高度的热忱。

热忱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不断地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的人士能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都会有心理感应。

热忱不完全等同于热情。热忱是一种带有执着心理状态的持续不断的热情。它的内涵是对事业的渴望。未来的赢家是具有系统思考能力和心理能力的组织者。他们是真正的领袖,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热忱,持续不断地鼓舞起整个团队的心理产生持久的群体热忱。

要获得热忱,并也让别人获得热忱,管理者自己首先应该从心理上明白: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你最不能没有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干的是什么?)能让你朝思暮想而心跳,能让你白日做梦而欢笑,是快乐的源泉,生命的目的;是内心的渴望,是一定要像沙漠中的缺水者,像断炊后的饥饿者一样的心理需求;是能产生创造明天的心理动力,能产生为之努力并享受努力过程的快乐。这样才能产生热忱,像火山岩浆一般。

比如,个人内心的愿景是什么?

心目中的自我形象: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期望的财富:你希望拥有多少财产?

理想的家庭:在你理想中,家庭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

人际关系:你希望和同事、朋友、家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工作:你理想中的职业是什么样子?

健康:你对于健康有什么期望和追求?

环境:你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和社会中?

其他:在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还有什么需求?

这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非常重要的心理特质。管理者的能力非常重要,而且他的能力也会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同样,对待事业的热情,也可以起到很大的心理吸引作用。一个管理者,对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热忱,影响和带动了你周围的人,他们就会跟随着你,这就是一种群体心理效应。

安东尼?罗宾是当代美国最成功的激发心灵潜能专家,曾辅导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的戴安娜王妃,还有网球名将阿加西。使曾跌到世界排名138名的阿加西,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安东尼?罗宾经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说,在新加坡,有3800人参加他的课程,他现场激励每一个人。当有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安东尼?罗宾会指着那个人说,YOU!你,你的情绪不好,你会影响到别人,你现在站立起来。然后那个人就站起来,再一次强调这种热情的带动作用,结果现场所有的人都被他带动起来了。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对工作当中、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情,充满热情地去做,才会把你的热忱散发出来,进而去影响你周围的每一个人。

人们都有这样的观念:金钱是价值的交换。现实当中,人们总希望自己的收入变得更高一点,有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金钱是价值的交换。只要你能够为你所服务的团队创造出很好的价值,你就会获得应得的金钱。不管今天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不管这家企业是什么样的性质,你应该坚持一个习惯:每天帮助公司想三个创造价值的方法。

成功的管理者常要换位思考,永远思考别人的利益点,就是在想获得之前,先去想付出。人生的最大乐趣是什么,是找到一个值得为之付出的团队,并且做到全力以赴。这样,你会养成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自我品质。

这样做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来自心理的态度,另外更是一种思想认识和自我的心理管理。思想不同,对于一件事情的决定也是不一样的。决定不一样,又使得人们采取了不同的行动。行动不一样造成了不同的结果。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下决定的决心。人生最美好的结果,由所下的最正确的决定开始,最正确的决定又开始于最正确的思想和心理。所以你要对一件事情的结果负责,最重要的是,你首先要对你的思想和心理态度负责,因为思想不同,态度不一样,下的决定也不一样。如果你不肯为你独有的人生负责任,那你就任由别人来摆布吧。所以每个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结果负责任。

全身心地尽职尽责

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它们或者使你的思想更开阔,或者使其更狭,或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变得更加低俗。

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做它时的心境。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应该全身心地尽职尽责去做。

|奇|卢浮宫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描绘的是女修道院厨房里的情景。画面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即使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书|每一件事情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你是砖石工或泥瓦匠吗?可曾在砖块和砂浆之中看出诗意?你是图书管理员吗?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籍的缝隙,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你是学校的老师吗?是否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也许一见到自己的学生,你就变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网|如果只从他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或者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工作或许是毫无生气、单调乏味的,仿佛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大教堂的窗户布满了灰尘,非常灰暗,光华已逝,只剩下单调和破败的感觉。但是,一旦我们跨过门槛,走进教堂,立刻可以看见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阳光穿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看也许索然无味,只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认识到其意义所在。因此,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将它看作是人生的权利和荣耀――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个性的独立。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通过工作获得真正的力量的秘诀就蕴藏在其中。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无论做何事,务须竭尽全力,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一个人一旦领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劳这一秘诀,他就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了。能处处以主动尽职的态度工作,即使从事最平庸的职业也能增添个人的荣耀。

高效执行,拒绝借口

现在的企业有这样一种怪圈现象: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一个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负责,也没有一个人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这说明企业的执行力很差。执行力很差不仅仅是基层员工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任何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企业高层、中层还是基层员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不会出现执行力不佳的问题;如果每个人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做到一丝不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推诿扯皮现象。如果执行力得到有效的落实,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生生不息。反之,一个企业如果在执行力做得很差,即便有再好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也是一句空话。执行力并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很多人工作态度始终不够认真,造成执行力的偏差。所以在端正态度后,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从自身做起,用认真的态度来执行。所谓“上行下效”,你的行为必然会成为你的员工效仿的模板。

当然,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共同担负起责任。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都应做好份内事,这也是执行力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连份内的事都做不好,何谈执行呢?“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或“在其位而乱谋其政”其结果必定是“失职”。“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是在提醒我们:履行责任是执行的首要任务!

一个人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就会随时保持自己的紧张感,就会负起自己的责任,会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了份内的事情,会经常思考改进完善工作的方法。

其次,作为管理者应该从细节上加强自己的执行力。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强调伟大的事业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应该、可能、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都停留在了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落实在了表面上,许多宏伟的经营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因此,必须坚决杜绝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在管理者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执行的偏差缺乏敏感性。不仅是对自己的执行,对员工的执行也是如此。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导致许多工作往往只差一小步就能做得很完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是划时代的创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一位外国友人说:中国人真了不得啊!把人能送到太空去,是继前苏联、美国之后,全世界第三个成功把人送到太空的国家。不过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每次做电池都做不好,做一个螺丝钉都做不好呢?一位大师回答他说:“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经过多年的积累培养出伟大的情操,中华民族是非常优秀的,一咬牙要做某件事情,是没有做不到的。不过做电池,做螺丝钉时忘了咬牙。”这就是中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做起事情有了偏差,根本就无所谓,对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对一个螺丝钉的偏差无所谓,也不会把一个电池的偏差放在心上。所以就没有做好,这是我们中国至今不能做出全世界最棒的电池最好的螺丝钉,许多企业也不能做大做强的真正原因。

另外,不能很好地坚持企业的制度也是导致执行力差的原因之一。如果作为一个管理者都如此,那么很难想象你的下级会比你做得更彻底。

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是组织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它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它是战略的一部分。高效执行,就要杜绝一切借口。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人,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自信始终贯穿在工作中

在大长今充满艰辛的成长历程中,信心始终贯穿其中:在多栽轩,她自信一定可以把百本种植出来;在御膳房比赛的过程中,是她的自信帮助了韩尚宫赢得比赛的成功;在太平馆,她相信自己的膳食能够让明朝的正使大人喜欢;在太后娘娘拒绝接受治疗时,她自信她的方法,一定会让太后娘娘改变初衷;在皇上得病期间,众医官都束手无策、难以诊治之际,她始终认为皇上的病必须按她的方子,她沉着冷静地治好了皇上的孤惑病……可以说,就是这种执着的自信,成就了她。

自信是职场成功的第一秘诀。古今中外,凡是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具备这样一个要素:自信。

自信心就像能力的催化剂一样,它可以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进到最佳状态。自信的人在自信心的驱动下,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的时候看到希望,最终获得成功。

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强调人际互动的社会环境下,不能一味地依赖权力和行政命令,而要依靠自信达到目的,同时也要帮助属下树立自信心。因为从现代管理学的观点看,员工充满自信,责任心就会增强,工作效率会更高,失误会越来越少,你也就更省心了。

帮助下级树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是同他们产生真正的交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说出想说的话,即使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也要认真倾听,然后再负责地同他们讨论甚至争论,这样会使他们感到,他们在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信心也因此而能得到加强。

工作关系一旦长久,办公室里很容易形成空洞的停滞的人际关系。因此,你讲话的方式和内容的新鲜生动就显得日益重要。语言要尽可能丰富和形象化,需要引起他人注意时要用果断性语言。下达指令时只说一遍,必要时辅助一些强化性的手段,如复述、录音等。特别是在要求大家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时,要开诚布公地说出真话,鼓舞大家的信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不妨做一下下面的测试题,给自己打打分:

1.你的下级是否经常找你?你的办公室门是否经常开着?

A.不B.没注意C.是

2.你是否鼓励下级在开会时参加讨论,或通过其它方式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A.不B.没注意C.是

3.你是否能倾听下级的发言,在发生争执时,你是否不感到难堪?

A.不B.没注意C.是

4.在下级出错时,你是否宽容并使他们感到你的信任和支持?

A.不B.没注意C.是

5.你是否在批评下级的同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并且没有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A.不B.没注意C.是

6.你是否认为你的下级觉得你容易接近?

A.不B.没注意C.是

如果你的答复都是“是”,那么你可能是下级拥护的人,他们乐意为你工作。如果你对上述问题都“没注意”,你应该加以改善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你的部门可能已经死气沉沉,下级有话不敢说,工作起来会无精打采,这对你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必须加以纠正。

其实,反过来说,当管理者面对自己的上级时,同样也要拿出足够的自信来。因为自信需要长时期的培养和训练。

对大多数人来说,同上级或老板面谈可能是件很痛苦的事,毕竟他掌握着你的职业生涯的钥匙。一不小心得罪了他,你也许就翻不了身了。

尽管上级或老板拥有这样那样的优势,你仍有可能对他施加影响。如果你能在下级面前充满自信,也就应该在上级面前表现出自信;如果上级能在你面前充满自信,你也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同上级交谈时,首先摸一下自己的底,自己的工作表现如何,哪些方面做的很好,这次主要想谈些什么,然后面对面微笑和他交谈。当上级需要赞扬时,你就由衷地赞扬他;回答问题或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有根有据,说话不必过长,尽可能简短地陈述你的意见;不要向上级诉苦,该承担责任的地方要勇于承担下来,该拒绝的地方也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说出“不”字,当然说时要注意措词的委婉和理由的充足,听上去不像是在说“不”。要知道,保证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比任何工作更重要。

无论何时,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你都要确保自己有一颗自信的心。它是你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成功资本。

勤奋:比才能更重要

有这样一个等式:成功=机遇+勤奋+社会关系,如果机遇和社会关系的数值很小的话,那么勤奋必将需要更大的数值。我们常说“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许多老板心目中最理想的员工,不是最聪明、最能干的员工,而是最勤奋的员工。

作为一个管理者,虽然相比普通员工来说,在事业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不是你停步不前的理由,更不是偷懒的借口。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毫不犹豫地排斥在他的选择之外。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优;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

有一位懒惰成性的乡绅,他拥有一块有自由保有权的地产,每年他坐收500美元的地租。后来,由于无力还债,他把一半地产卖出掉了,剩下的一半地产租给一位勤奋的农民,租期为20年。契约到期的时候,这位农民去交付租金,他问这位乡绅是否愿意把这块土地出卖。这位乡绅感到十分吃惊,他说:“是你想买吗?”“是的,如果我们能讲好价,我就买了。”“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位绅士仔细打量这着眼前这位农民,说:“天啊,请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不用交租金,靠两块这样大的土地也不能养活自己,而你每年都要交付给我200美元的租金,这些年下来,你竟然还买得起这块土地。”“道理很简单,”这位农民回答说,“你整天在家里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我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何劳动都会得到回报的。”

现代职场中,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懂得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这种工作态度常能感化“铁石心肠”的老板。

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一条完美的职业轨迹,惟有依靠勤奋的美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取。

许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老板,但受害最深的却是你自己。有些人挖空心思费尽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将同样的精力和心思用在自己的工作上。这种人自以为聪明盖世,可以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欺骗的正是他们自己。

对于管理者来说,也许你要比员工处理更多的问题,你也要比员工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你甚至要牺牲掉自己许多的个人爱好来为企业付出。但你要知道,你为企业付出的任何一点,你的老板都会心里有数,你的下级们也会心里有数。一位优秀的老板会很明白,员工的勤奋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也很清楚,一名懒散的员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很显然,他补会把升迁和奖励送给那些耍小聪明的人。

一个管理者既要完全了解上级的意图,又要正确地传达给自己的下级,还要监督他们去执行。但现代职场需要的不是传声筒,而是要做到“不必老板交待,积极主动做事”,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勤奋”。你应该在执行上级指令的时候加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使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出乎上级的意料之外,超越上级的期望,你也就为自己赢得了更上一层的机会。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主动工作,带着思考工作。

因此,勤奋工作就是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而努力,无论薪水是多少,那只是你从工作中获得的一小部分。你的老板可以掌握你的薪水,但他无法蒙上你的眼睛、捂住你的耳朵,他不能阻止你去接受新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不能阻止你为将来而努力。勤奋工作,其实正是一种等待,一种积蓄,一定要学会在勤奋工作中耐心地等待,等待他人的信任的赏识,才能使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所谓勤奋,指的是随时准备报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

困难面前坚忍不拔

在企业中。那些最能干的大多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就拿美国人来说,他们一向做事急躁,这一民族性深受世界的公认。追根究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是社会发展巨大的动力源泉。然而,这种凡事求快的个性也是一项缺点,使其变成全世界最没有耐心的人。战争时期,我们经常发现缺乏耐心是士兵们致命的弱点。他们不能沉着应战,经常无谓地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中。

在工作上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很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由于太过于急功近利,却常常不能从容地全盘考虑。由于缺乏耐心,急着想要得手,极有可能将重要的优势拱手让给那些愿意稍作等待的竞争对手。

富兰克林说:“有耐心的人,无往而不利。”耐心需要特别的勇气,对理想和目标全然地投入,需要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这里所谓耐心是动态而非静态的,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是一种主导命运的积极力量。这种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源源不尽,但必须严密地控制和引导,以一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执着,投入到既定的目标中,才具有人生价值。

惟有坚忍不拔的决心,才能在工作中战胜任何困难。一个有决心的人,任何人都会相信他,会对他付以全部的信任;一个有决心的人,到处都会获得别人的帮助。相反,那些做事三心二意、缺乏韧性和毅力的人,没有人愿意信任和支持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做事不可靠,随时都会面临失败。

许多人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诚心不足或者没有对成功的热望,而是缺乏足够的耐心。这种人做事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起事来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行为产生怀疑,永远都在犹豫不决之中。有时候,他们看准了一项事业,但刚做到一半又觉得还是另一个职业更为妥当。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这种人也许可能短时间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的人生来看,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世界上没有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能够真正成功的。>成功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坚定,二是忍耐。通常,人们往往信任那些意志最坚定的人。意志坚定的人同样也会遇到困难,碰到障碍和挫折,但即使他失败,也不会一败涂地、一蹶不振。我们经常听到别人问这样的话:“那个人还在奋斗吗?”也就是说“那个人对前途还没有绝望吧?”

如果对企业的前景做了种种惨淡的描述后,仍然不为所动,意志坚决;同时,言谈举止之中能够做到处处谨慎大方,并能显示忠诚可靠、富有勇气的个性,这样的人才是许多大公司所推崇的。没有这些品质,无论才识如何渊博,也无法得到老板的认同。

一位经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亟需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工作起来全力以赴、有奋斗进取精神的人。我发现,最能干的大体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获得成功几率大约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资过人。”

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管理者的用人标准:除了忠诚以外还应加上韧性。具有韧性的人能够经受挫折,决心固然宝贵,但有时会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惟有借助韧性,方能长驱直入,无人能敌。

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库雷博土说过:“许多青年人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恒心的缺乏。”的确,大多数年轻人颇有才学,具备成就事业的种种能力,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恒心、没有忍耐力,所以,终其一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他们往往一遭遇微不足道的困难与阻力,就立刻退缩,裹足不前,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担当重任呢?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为自己赢得美誉,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到了你的手里,就一定会做成。

一旦你树立了意志坚定、富有忍耐力、头脑机智、做事敏捷的良好名声后,无论在哪里,你都能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好职位。与之相反,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只知糊里糊涂地生活,一味依赖别人,那么你迟早会有一天被人踢到一边。

在挑战面前积极主动

总做一些缺乏挑战性的工作是很难有进步的,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滋生惰性,从原地踏步变成了渐渐后退。作为一个管理者,本身的责任就比较大,承担的工作风险也比员工大很多,许多时候还要冒险做出一些决定,这些都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和考验,也是激发自身潜力的大好机会。

一些工作具有挑战性,是因为它本身包含了很多的未知因素,而且是自己之前没有做过的。但是,在这些挑战面前你的态度将起很大的作用,如果你表现出畏难情绪,那未战先怯,从心理上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如果积极主动去迎接挑战,就可以将一些原本可能影响心理波动的因素挡在外,以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也有助于对问题的正确判断。

积极主动(Pro-active)这个词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推介给大众的。弗兰克本人就是一个积极主动、永不向困难低头的典型。

弗兰克原本是一位受弗洛伊德心理学派影响颇深的决定论心理学家,但在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了一段凄惨的岁月后,他开创出了独具一格的心理学流派。

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也许,正是集中营里的恶劣环境让他猛然警醒:“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弗兰克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是在极端痛苦、无助的时候,依然可以自行决定他的人生态度。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弗兰克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反而在脑海中设想,自己获释以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学生听。

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弗兰克在狱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

弗兰克在狱中发现的思维准则,正是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应具有的人生态度――积极主动。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面对困难。

许多企业都把分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作培养人才的手段。所以,一个人要想在企业里取得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在飞利浦,选拔人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安排挑战性的工作;二是看他能否经受困难,不被困难打败,而是在困难中重新崛起;三是辅导他。许多有才华的人,他在一生中需要有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机会去接受有经验的人手把手的教,这样提高会很快。四是持续不断地学习。

比如公司空出来职位,你没有做过这个工作,但你认为这是给你的一种挑战,那么能不能不怕失败,主动要求去做这项工作。这时候,有些人会首先谈条件,但实际上这个挑战本身就是一个机会,如果你能做下来,公司会看到你可以做更困难的工作,会给予奖励。如果不给,你也增加了你的价值,在选择别的公司时就有更多的价值。

消极被动(Reactive)的人总是在等待命运安排或贵人相助。对一件事情,他们总认为是事情找上他们,而自己无法主导或推动事情的进展。

积极主动(Proactive)的人对自己总是有一份责任感,认为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接受了挑战可能会失败,但不接受挑战一定会失败。在挑战中失败并不是一无所获的,你至少获得了面对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习到了面对全新问题的心理考验。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惟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舟。你要稳稳地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去何从。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暂,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虽然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千万不要随波逐流。请记住:

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责任到此,不能再推卸

人们往往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有些不负责任的管理者在出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归罪于员工或者客观原因,总是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其实,这些在老板看来,都是无理的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自觉自愿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一份英国报纸刊登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事实上,不仅教师如此,对待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才能做好。而这正是敬业精神的基础。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更是工作的态度。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在得克萨斯州一所学校作演讲时,一位总统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一个成功的经营者说:“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

作为一个管理者,比如在遇到顾客投诉等突发情况时,首先要冷静。第一,不要推卸责任,要亲自出马,对因员工的一时疏忽给顾客添加的麻烦,向顾客表示诚恳的歉意。

第二,在弄清事情的经过后,对顾客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力予以满足,并求得相互的理解;对顾客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或无理取闹、借题发挥,应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若仍不能与顾客达成协议,可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予以调解。

第三,以教育为目的,对员工进行耐心的说服和教育,查找问题的症结。确系员工的一时疏忽,要进行批评加相应的经济处罚。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对员工不能一棍子打死,伤了员工的自尊心。

主动承担责任,能体现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气度和修养,也能得到员工们的理解和尊敬。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当着顾客指责员工,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工作作风。

一个推卸责任的管理者,家人和同事也会为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如果这种人成为领导,将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其下级也必定会受这种恶习的传染――当他们看到上级不是一个精益求精、细心周密的人时,往往会群起而效仿。这样一来,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整个事业中去,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不论做什么,都应该尽力而为。不论何时,都不要忘记任何一个细节,而且,只要现在能够做到,就不要有任何推迟,哪怕只有一个小时。如果你被委以重任创造价值,而你又不惧怕艰难,那么,所有的障碍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凡是身处要职的人,都是那些用尽所有的精力,激情和努力来完成手头工作的人。你必须把你的心都放在你的企业中,也要把你的企业放在你的心上。当你很容易选择推卸责任的时候,证明你已经有了做错的念。

团队需要“罗文精神”

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人都为“罗文精神”所深深震撼。“罗文精神”来源于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据载,美国人阿尔伯特.哈勃德于1899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作《把信送给加西亚》。它叙述的是美西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1895年,西班牙入侵古巴。1897年,美国军舰“玛恩”号驶入哈瓦那港。1898年,西军击沉了“玛恩”。美国随即对西班牙宣战,战争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战前,美国总统需要送一封信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陆军低级军官罗文接受了这个任务。就是这个罗文,怀揣如此重要的信件,去到那个如此陌生又如此险恶的国度,寻找那个如此神秘又如此隐秘的人物,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且从加西亚那里带回了重要情报,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此书一问世,就轰动了纽约,随即轰动了美国,不久便震撼了世界。日俄战争时期,俄国军队中从长官到士兵,每人身上都揣着一本俄文版《把信送给加西亚》|奇-_-书^_^网|。日本军人从俄军战俘中得到这本书,随即转译为日文版,不久就有了天王诏令:《把信送给加西亚》国民人手一册。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经历了数不清国家更替、民族兴衰、战争胜负和社会巨变,可是这本书却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名。

《把信送给加西亚》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彰显了“罗文精神”;而“罗文精神”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弘扬了忠诚与敬业这种“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法则”。

企业要提倡罗文精神,更要以此为作为团队的共识和理念来培养执行力。

那么,罗文精神精髓到底是什么?怎样培养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罗文精神精髓就是:态度第一,技能第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会因为下级们的被动――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

因此,这些员工缺乏的不是某种知识和技能,而是缺乏一种正确的工作态度、一种务实的工作精神。要提高职工的务实精神,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首先,营造一种务实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营体制到奖惩制度、企业精神等大处着手营造一种务实的创业精神和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浮夸作风,实行严格管理、高要求。这种理念要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形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有切合实际的工作营运营流程。首先企业设计的运营流程必须是符合实际的,设计的任务目标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否则就是罗文再世也完不成去西天取经的任务。其次是工作流程的设计必须是以执行为导向。有了执行导向的工作流程,不仅可以促使职工逐渐加强务实作风,同时也为进一步营造务实的企业文化打好了基础。

另外,从上到下应提倡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带出来的,管理者要求员工做的事首先自己要能做到。红军的战斗力是靠共产党员带出来的。只有从上至下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并且将优秀的事例大肆宣传,不断提倡,才能逐步将罗文精神和作风形成一种团队的共识和理念。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光靠几个成功的管理者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员工,需要整个团队都具备“罗文精神”,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企业这艘巨轮成功驶向彼岸。

与上级的心理管理 了解上级心理

除了企业的最高领导之外,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级,因此在企业这个大团队和每个部门这个小团队中,每个人都需要和自己的上级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作为下级,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心理出发,真正树立和培养与上级相处的心理机制。也就是首先要进行自我的心理管理。

要想和上级建立正常、积极的工作关系,作为一个下级应该首先用心了解上级的真正意图、想法、好恶,理解上级的处境和工作做法,从心理上做好与上级和谐相处的心理准备。上级固然是领导,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语言习惯等。你必须了解清楚,不要认为这是“迎合”,这正是运用心理学的一种学问。

学会揣摩上级意图

每个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复杂的心理状况。比如,作为一个上级在面对自己的下级时,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有时是有意考验下级的能力,有时是刻意给下级出难题,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他的心理状态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作为一个下级,就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心揣摩上级的真正意图,分析上级之所以这样做的真正心理,这样你才能真正正确地领会上级的想法,才不会背离上级的真正意图,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级所想,甚至把工作做到上级的前头,争取更多的时间。

一个下级必须具备善于预料和揣摩上级心理意图和意愿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心理分析的能力。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国名将威尔顿有一次在视察前方情况后,顺手把他的手套丢在一个视察时经过的小山丘上,然后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营地。他的部将中,许多人并未将这件小事记在心里。但是有一个人却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把威尔顿的手套捡了回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威尔顿对他的这位部将下命令说:“我要你在我那天视察时丢手套的地方设火炮,随时待命攻击。”这位部将立即回答道:“报告主帅,我已经架设好了。”威尔顿听后满意地一笑。

这位部将为什么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主帅丢手套的真实意图呢?那是因为他用心分析了主帅当时在视察时丢手套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主帅,在视察前沿阵地时,将自己的手套丢在视察过的一个小山丘上,这本身就是很值得部将注意的举动。想必这位部将当时也有着类似的心理活动,至少他注意到了主帅的“异常”举动,然后对这一举动进行了心理分析,再加上结合当时前沿阵地的情况,那么他很快就可以得出主帅那样做的真实意图。一个这样的下级,作为上级是很乐意拥有,并委以重任的。

我们常说:“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不是你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只是你没有用心观察他的举动,没有用心揣摩他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原因。谁也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谁也不是孙悟空能钻进别人的肚子里,看他在想些什么。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必然会在他的行为举止上体现出来,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揣摩它。同样的,你必须也拥有这样的心理,才能观察到上级的举动,否则,即使你注意到上级的举动,你也一样揣摩不出上级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毫无疑问,“揣摩学”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产物。在过去“伴君如伴虎”的时代,作为臣子,倘若不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日子肯定过得惶惶不安――说不定哪句话哪件事触怒了龙颜,摘掉乌纱帽挨板子还是轻的,弄不好项上人头也得搬家,甚至还有可能诛连九族。史家巨子司马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大将李陵在一场大战中因寡不敌众被俘降敌,汉武帝震怒,要治李陵全家之罪。太史公在汉武帝气头上为李陵辩护,说他乃名门之后,一贯忠勇善战,这次又以五千士兵杀敌万余,完全可以将功补过;这次降敌,指不定是诈降,日后会伺机回报汉朝的。司马迁的一番慷慨陈辞自有他的道理,却不料此时的汉武帝需要战死沙场的武将来作天下人的榜样,以巩固江山。不会揣摩领导意图的司马迁就这样触了霉头,被送进了蚕室。

固然,在现在的职场中,即使揣摩错了上级的意图,也不至于落得个司马迁那样的下场,但想想看,一个连上级真实意图都无法真正领会的下级,又如何能够得到上级的赏识和重用呢?那事业的步步高升又从何谈起呢?

懂得欣赏自己的上级

上级,作为是自己的领导,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因此,对于很多管理者来说,能得到上级的赏识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他们的心理总是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上级也存在着需要得到他人赏识的心理,尤其是需要来自他的下级的赏识。这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心的赏识和赞赏,对上级才能的一种肯定。这种赏识,会让上级得到很大的心理满足,对协调上下级关系是很有好处的。

其实,懂得赏识他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和智慧。无论是对方是你的上级、下级,甚至是你的对手、敌人。在管理中,上下级彼此之间难免存在利益的差别、思想的分歧,但更具有一致的目标、相通的感情,更需要相互的支撑、相互的理解。在一个人的周围,无论是上级、同事,还是下级、朋友,都有可以欣赏的亮点,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一个人懂得用心去欣赏别人,在把慰藉和力量给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的人,才能懂得欣赏他人。

懂得用心欣赏他人,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希望得到他人欣赏,并不等于图虚荣、好面子;一个人懂得用心欣赏他人,也不是不顾事实、只唱赞歌。真正的欣赏是内心真诚和善意的流露,是理解和尊重的体现。这样的欣赏,给人以温暖和关怀,有利于激励人们施展才华、发挥才智,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一个人如果在心里把同行视为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往往会引起摩擦和冲突;而一个人如果从心里把上级当成无所不能的人,那就往往造成了盲目顺从,丧失自己的判断力,也影响了上级的判断,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用心欣赏他人,以诚待人,学人之长,才能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集中精力干事业。

上级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为他确实有过人之处,有很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平常的工作中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但如果再加上来自自己下级的真心赏识,那么上级在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更会从内心感谢你的赞赏。这就像每个人做了很让自己得意的事情,总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样,其实,他期望得到的是别人的一种认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一种真正来自内心的心理共鸣。这甚至比事情本身更让他有成就感。

但是,赏识上级表现要注意,不能存有拍马屁、阿谀奉承的阴暗心理。什么是真心的赞赏,什么是夸张的逢迎,上级心里一清二楚。尽管好听的话谁都爱听,但听得多了总会起腻,再说,你不是出自真心的虚张的夸赞只会使上级怀疑自己的能力,最后只能适得其反。而真心的赏识,来自被人的真心赞美,就像一缕春风吹过心田,总会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自古以来,逢迎拍马的人都没有好的结果就是这个道理。

要想早日出人头地,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赞美别人的习惯。就像现代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恭维和赞美至多只会使接受者产生矛盾的心理反应。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欣赏良辰美景愉悦人们的心灵,欣赏精品佳作提升人生的境界。其实,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真心欣赏,欣赏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得到他人的欣赏,就是得到他人的鼓励,自然会从内心感到幸福和快慰。爱人者人必爱之,懂得欣赏他人,拥有一颗欣赏他人的心,自己也必然收获友谊和快乐。

消除“向上”的恐惧症

许多职场中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那就是害怕和上级打交道,害怕和上级接触,甚至对此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而这种“向上”的心理恐惧症直接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束手束脚,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能。这种恐惧心理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正常表现,以致严重者甚至造成了一种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们会记得许多学生很怵头见到老师,很害怕和老师接触,甚至一提到老师,就会表现得很不正常,见到老师迎面走来,会绕着道躲开。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和反应,根本上来说,是他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一个正确的心理状态。如果从心理上分析,那就是他们普遍存在着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我们会发现,那些自信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也一样愿意和老师接触,甚至还被老师所喜欢。

同样的道理,那些害怕见到上级,不愿意和上级打交道,甚至对上级存在恐惧心理的下级,同样是他们的不自信心理在作怪。和在学校一样,无论你怎么害怕见到老师,你还是不得不接受每天和老师见面的事实。在工作中,在同一个企业中,无论你怎么恐惧见到上级,怎么恐惧和上级接触,你还是不能避免和上级在工作中的频繁接触。那么,要想做出成绩,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必须接触“向上”恐惧症这种心理压力。

上级固然比你地位高、权利大,甚至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但是,这种决定因素全部来源于你的表现,你的工作能力和在上级眼中的形象和地位。那么,想想看,一个很怕和上级接触的下级,必然会想尽办法避免和上级接触的机会,即使避免不了,也因为存有恐惧的心理,和平常由于和上级接触少而对上级不了解的心理状态,那么他的表现会是怎样的不自信,乃至糟糕的。并且,如果不能及时摆脱这种心理束缚,就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你越怕见到上级,你就越抵触,而你越抵触,你的恐惧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恐惧心理的加重,必然越来越影响你在工作中的表现,以致最后你就会被这种心理压力完全俘虏。

事实上,这种“向上”的恐惧心理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在工作中,首先你不可能完全避免和上级的接触,那么你就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来面对上级。而且,你和上级的接触基本上完全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那么在工作这个范围之内,你们的接触完全是以做好工作为前提的,你需要做的只是正确领会上级的意图,很好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而已。如果你恐惧和上级接触,你就无法真正了解上级的为人处事,了解上级的工作方法,无法和上级在工作中达成默契,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在职场中,你的上级对你的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你在工作中的表现,你的潜力,你留给上级的印象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你的事业。你恐惧和上级接触,一是你无法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二是上级无法真正了解你的能力和品德,无法给你的工作下一个肯定的结论。更有甚者,工作了不短的时间,上级甚至都对你没有什么印象,不记得你的名字,更不记得你有什么突出的表现,那么即使有很好的机会,上级也不会想到你。还有,你抵触上级的心理,在上级看来,你就是一个缺乏自信,不成熟的人,这样自然不会给上级留下好印象,反而可能让他对你产生意见。

最后,上级的能力和处理工作的方法,有许多是值得下级学习和借鉴的,你恐惧的心理使你无法和上级很好地交流和沟通,你自然也就失去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接受命令要“听话听音”

在你工作的经历中,你会发现,上级在下达命令时,往往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不会把命令下得很直接,甚至,有时候似乎说得还很意犹未尽。这是作为上级的考虑和管理方法。但是,作为下级,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那就是不要只听上级命令的表面意思,还要学会用心分析命令背后的意思,分析上级命令中包含的潜台词。

许多下级会犯这样的错误,当上级不满意他的工作结果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当时你就是这样要求的呀?”但事实上,如果上级真的是这样要求的,而你又是完全按照他的要求来做的,那他就不会表现出这样的疑问。上级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就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分析上级命令后面的意思,你没有达到上级真正要求达到的结果和目的。上级需要的不是“应声虫”,而是一个能够真正了解他内心所想的得力下级。那么,作为下级,你必须了解上级的这种心理要求,你要具备这样的心理能力,才能达到“只可意会不需言传”的效果。

有句俗话叫“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上级的一句话背后,可能包含着不止一种意思,你作为下级要想真正了解上级的意思,就必须用心分析上级的用意。

某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李某,在他的五年工作经历中就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然,一开始他只是听到了老板的表面意思,结果和老板的真实内心想法背道而驰,(奇*书*网^.^整*理*提*供)结果失去了一次机会。他于是吸取教训,平常多观察老板的举动,用心分析老板的言谈,真正捕捉老板的内心动机。当然,这些他只是用自己的心理来体会老板的心理,很快就了解了老板的真实意思。

有一次老板和他谈话,老板先是夸了他的业绩不错,认为他可以担当更重的职责,然而又说最近行业不景气,利润比去年下滑得厉害,最后就问他如果他做部门主管的话会不会考虑裁员。当时他愣了一下,马上就第一感觉说不会,因为很多同事都一起出生入死的。他清楚得记得当时老板脸色有点变,后来,他的同事升了部门主管的职。事后他才想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员,如果他用心分析企业的现状,不是凭个人感情用事,而是从老板的心理出发,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老板的问题,那么升职的就会是他而不是别人。

有了这个教训之后,他遇事多了一些思量,在不违背自己做人原则的基础上,也开始学着用心分析老板的心理,听老板的话中话。有一次老板要去欧洲出差,在此之前问他:你的英文和老外交流没问题吧?虽然他对英语不那么自信,但他听懂老板的潜台词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就和他一起去欧洲,那他当然就说没问题,果然他获得了这次公干的机会,而英文上的不足他就在回家后补。

和老板一起在意大利的时候,他们拜访一些老客户,老板对其中一位客户的产品明显很感兴趣,但价格有一点高。老板用咨询的口气问他,他给老板的回答是很不错,值得购买。其实他知道老板已经做好了买的决定,老板来问只是确定一下,他可千万不能扫了老板的兴,他需要做的只是满足老板的这种心理需求。果然,老板兴高采烈地和这家公司签约了。

很多时候,听着老板的话,联系他前面的话语,看着他的表情,你就能知道他话外之意是什么了。作为下级,就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上级的言谈举止来了解他内心的真实心理,才能真正了解上级的意思。

了解上级对好恶的看法

上级对于下级来说,除了是工作上的领导外,他也和其他员工一样,同样也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工作之外的生活,有对事物的评判标准,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一个精明强干的上级欣赏的是能深刻了解他,并知道他的愿望和情绪的下级。因此,作为下级,你必须存有这样的心理:你应该用心了解上级的一切,尤其是上级的好恶。这对你在与上级的相处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你的周围,你的上级一定各有不同的好恶。要想在职场得志,必须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才行。要把这一点修炼到家,就必须在待人处事时用心了解对方做到知己知彼,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满足其心理需求,投其所好,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和上级相处,首先要搞清楚他的兴趣爱好、了解其意图、掌握其心思。然后,注意察上级之言、观上级之色,摸清他的喜怒哀乐,分析他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投其所好,尽可能迎合他的心理,满足他的需要。如此,你便能赢得上级的好感,使他有兴趣了解你的能力、考察你的才干,使你受到器重。

这其中,察言观色是关键。也就是说要根据上级的情绪变化调整自己的情绪;根据上级的性格和好恶,修正自己的处事方式,从而与上级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小魏为人热情大方,很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调到一个新单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主管的好感和赏识。在做了一番调查后,他得知主管为人处世比较保守,于是就毅然舍弃了长发、牛仔等时髦装扮,而以循规蹈矩的形象出现在上级面前。

在初步赢得上级的好感后,小魏充分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优点,主动与上级交往,建立朋友般的友谊。小魏并不是经常围着上级转,而是设法去顺应上级的性格特点。他的上级有一个最大的爱好――下围棋,于是,在围棋上刚入门的他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棋艺,然后频频在主管常去的一家俱乐部露面,并每次都是和主管一起对阵、切磋棋艺,在棋来棋往中,上级与小魏成了好朋友。经过这样一番交往,上级水到渠成地了解了小魏身上的优点和才能,在工作中对他委以重任,小魏从而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投上级所好只是一味迎合或曲意奉承那么简单,而是要能洞察上级的个性与偏好,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采取适当对应的配合行动或对策,方可显出功效。如果你的上级要求做事积极主动、不可拖泥带水,则你就应该积极努力地有效完成任务;如果你的上级是个完美主义者,希望慢功出细活,那你就要注意工作中的细节,尽可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在与上级相处中,投其所好,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时,极易得到上级的另眼相看,在职业生涯中自然会受到上级的关爱与提拔,从而平步青云。

无论是谁,都会喜欢听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你的上级也不可能摆脱这种情绪。因此,下级要了解上级的好恶,倘若你在汇报中插入一些上级平素喜欢使用的词,就会让他另眼相看。此外,对上级的工作习惯、业余爱好等都要有所了解。如果你的上级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你就不应在他的球队比赛失败后,去请示一个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下级,你就必须用自己的心去换上级的心,用自己的心理来体会上级的心理,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和需求,从心理上投上级所好,避上级所恶,才能真正在心理上达到与上级的相交。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责任到此,不能再推卸

人们往往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有些不负责任的管理者在出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归罪于员工或者客观原因,总是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其实,这些在老板看来,都是无理的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自觉自愿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一份英国报纸刊登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事实上,不仅教师如此,对待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才能做好。而这正是敬业精神的基础。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更是工作的态度。那些在人生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在得克萨斯州一所学校作演讲时,一位总统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一个成功的经营者说:“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

作为一个管理者,比如在遇到顾客投诉等突发情况时,首先要冷静。第一,不要推卸责任,要亲自出马,对因员工的一时疏忽给顾客添加的麻烦,向顾客表示诚恳的歉意。

第二,在弄清事情的经过后,对顾客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力予以满足,并求得相互的理解;对顾客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或无理取闹、借题发挥,应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若仍不能与顾客达成协议,可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予以调解。

第三,以教育为目的,对员工进行耐心的说服和教育,查找问题的症结。确系员工的一时疏忽,要进行批评加相应的经济处罚。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对员工不能一棍子打死,伤了员工的自尊心。

主动承担责任,能体现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气度和修养,也能得到员工们的理解和尊敬。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当着顾客指责员工,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工作作风。

一个推卸责任的管理者,家人和同事也会为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如果这种人成为领导,将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其下级也必定会受这种恶习的传染――当他们看到上级不是一个精益求精、细心周密的人时,往往会群起而效仿。这样一来,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整个事业中去,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不论做什么,都应该尽力而为。不论何时,都不要忘记任何一个细节,而且,只要现在能够做到,就不要有任何推迟,哪怕只有一个小时。如果你被委以重任创造价值,而你又不惧怕艰难,那么,所有的障碍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凡是身处要职的人,都是那些用尽所有的精力,激情和努力来完成手头工作的人。你必须把你的心都放在你的企业中,也要把你的企业放在你的心上。当你很容易选择推卸责任的时候,证明你已经有了做错的念。

团队需要“罗文精神”

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人都为“罗文精神”所深深震撼。“罗文精神”来源于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据载,美国人阿尔伯特.哈勃德于1899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作《把信送给加西亚》。它叙述的是美西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1895年,西班牙入侵古巴。1897年,美国军舰“玛恩”号驶入哈瓦那港。1898年,西军击沉了“玛恩”。美国随即对西班牙宣战,战争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战前,美国总统需要送一封信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陆军低级军官罗文接受了这个任务。就是这个罗文,怀揣如此重要的信件,去到那个如此陌生又如此险恶的国度,寻找那个如此神秘又如此隐秘的人物,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且从加西亚那里带回了重要情报,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此书一问世,就轰动了纽约,随即轰动了美国,不久便震撼了世界。日俄战争时期,俄国军队中从长官到士兵,每人身上都揣着一本俄文版《把信送给加西亚》|奇-_-书^_^网|。日本军人从俄军战俘中得到这本书,随即转译为日文版,不久就有了天王诏令:《把信送给加西亚》国民人手一册。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经历了数不清国家更替、民族兴衰、战争胜负和社会巨变,可是这本书却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名。

《把信送给加西亚》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彰显了“罗文精神”;而“罗文精神”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弘扬了忠诚与敬业这种“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法则”。

企业要提倡罗文精神,更要以此为作为团队的共识和理念来培养执行力。

那么,罗文精神精髓到底是什么?怎样培养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罗文精神精髓就是:态度第一,技能第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会因为下级们的被动――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

因此,这些员工缺乏的不是某种知识和技能,而是缺乏一种正确的工作态度、一种务实的工作精神。要提高职工的务实精神,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首先,营造一种务实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营体制到奖惩制度、企业精神等大处着手营造一种务实的创业精神和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浮夸作风,实行严格管理、高要求。这种理念要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形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有切合实际的工作营运营流程。首先企业设计的运营流程必须是符合实际的,设计的任务目标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否则就是罗文再世也完不成去西天取经的任务。其次是工作流程的设计必须是以执行为导向。有了执行导向的工作流程,不仅可以促使职工逐渐加强务实作风,同时也为进一步营造务实的企业文化打好了基础。

另外,从上到下应提倡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带出来的,管理者要求员工做的事首先自己要能做到。红军的战斗力是靠共产党员带出来的。只有从上至下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并且将优秀的事例大肆宣传,不断提倡,才能逐步将罗文精神和作风形成一种团队的共识和理念。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光靠几个成功的管理者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员工,需要整个团队都具备“罗文精神”,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企业这艘巨轮成功驶向彼岸。

与上级的心理管理 了解上级心理

除了企业的最高领导之外,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级,因此在企业这个大团队和每个部门这个小团队中,每个人都需要和自己的上级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作为下级,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心理出发,真正树立和培养与上级相处的心理机制。也就是首先要进行自我的心理管理。

要想和上级建立正常、积极的工作关系,作为一个下级应该首先用心了解上级的真正意图、想法、好恶,理解上级的处境和工作做法,从心理上做好与上级和谐相处的心理准备。上级固然是领导,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语言习惯等。你必须了解清楚,不要认为这是“迎合”,这正是运用心理学的一种学问。

学会揣摩上级意图

每个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复杂的心理状况。比如,作为一个上级在面对自己的下级时,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有时是有意考验下级的能力,有时是刻意给下级出难题,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他的心理状态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作为一个下级,就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心揣摩上级的真正意图,分析上级之所以这样做的真正心理,这样你才能真正正确地领会上级的想法,才不会背离上级的真正意图,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级所想,甚至把工作做到上级的前头,争取更多的时间。

一个下级必须具备善于预料和揣摩上级心理意图和意愿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心理分析的能力。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国名将威尔顿有一次在视察前方情况后,顺手把他的手套丢在一个视察时经过的小山丘上,然后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营地。他的部将中,许多人并未将这件小事记在心里。但是有一个人却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把威尔顿的手套捡了回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威尔顿对他的这位部将下命令说:“我要你在我那天视察时丢手套的地方设火炮,随时待命攻击。”这位部将立即回答道:“报告主帅,我已经架设好了。”威尔顿听后满意地一笑。

这位部将为什么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主帅丢手套的真实意图呢?那是因为他用心分析了主帅当时在视察时丢手套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主帅,在视察前沿阵地时,将自己的手套丢在视察过的一个小山丘上,这本身就是很值得部将注意的举动。想必这位部将当时也有着类似的心理活动,至少他注意到了主帅的“异常”举动,然后对这一举动进行了心理分析,再加上结合当时前沿阵地的情况,那么他很快就可以得出主帅那样做的真实意图。一个这样的下级,作为上级是很乐意拥有,并委以重任的。

我们常说:“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不是你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只是你没有用心观察他的举动,没有用心揣摩他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原因。谁也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谁也不是孙悟空能钻进别人的肚子里,看他在想些什么。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必然会在他的行为举止上体现出来,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揣摩它。同样的,你必须也拥有这样的心理,才能观察到上级的举动,否则,即使你注意到上级的举动,你也一样揣摩不出上级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毫无疑问,“揣摩学”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产物。在过去“伴君如伴虎”的时代,作为臣子,倘若不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日子肯定过得惶惶不安――说不定哪句话哪件事触怒了龙颜,摘掉乌纱帽挨板子还是轻的,弄不好项上人头也得搬家,甚至还有可能诛连九族。史家巨子司马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大将李陵在一场大战中因寡不敌众被俘降敌,汉武帝震怒,要治李陵全家之罪。太史公在汉武帝气头上为李陵辩护,说他乃名门之后,一贯忠勇善战,这次又以五千士兵杀敌万余,完全可以将功补过;这次降敌,指不定是诈降,日后会伺机回报汉朝的。司马迁的一番慷慨陈辞自有他的道理,却不料此时的汉武帝需要战死沙场的武将来作天下人的榜样,以巩固江山。不会揣摩领导意图的司马迁就这样触了霉头,被送进了蚕室。

固然,在现在的职场中,即使揣摩错了上级的意图,也不至于落得个司马迁那样的下场,但想想看,一个连上级真实意图都无法真正领会的下级,又如何能够得到上级的赏识和重用呢?那事业的步步高升又从何谈起呢?

懂得欣赏自己的上级

上级,作为是自己的领导,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因此,对于很多管理者来说,能得到上级的赏识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他们的心理总是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上级也存在着需要得到他人赏识的心理,尤其是需要来自他的下级的赏识。这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心的赏识和赞赏,对上级才能的一种肯定。这种赏识,会让上级得到很大的心理满足,对协调上下级关系是很有好处的。

其实,懂得赏识他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和智慧。无论是对方是你的上级、下级,甚至是你的对手、敌人。在管理中,上下级彼此之间难免存在利益的差别、思想的分歧,但更具有一致的目标、相通的感情,更需要相互的支撑、相互的理解。在一个人的周围,无论是上级、同事,还是下级、朋友,都有可以欣赏的亮点,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一个人懂得用心去欣赏别人,在把慰藉和力量给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的人,才能懂得欣赏他人。

懂得用心欣赏他人,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希望得到他人欣赏,并不等于图虚荣、好面子;一个人懂得用心欣赏他人,也不是不顾事实、只唱赞歌。真正的欣赏是内心真诚和善意的流露,是理解和尊重的体现。这样的欣赏,给人以温暖和关怀,有利于激励人们施展才华、发挥才智,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一个人如果在心里把同行视为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往往会引起摩擦和冲突;而一个人如果从心里把上级当成无所不能的人,那就往往造成了盲目顺从,丧失自己的判断力,也影响了上级的判断,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用心欣赏他人,以诚待人,学人之长,才能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集中精力干事业。

上级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为他确实有过人之处,有很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平常的工作中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但如果再加上来自自己下级的真心赏识,那么上级在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更会从内心感谢你的赞赏。这就像每个人做了很让自己得意的事情,总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样,其实,他期望得到的是别人的一种认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一种真正来自内心的心理共鸣。这甚至比事情本身更让他有成就感。

但是,赏识上级表现要注意,不能存有拍马屁、阿谀奉承的阴暗心理。什么是真心的赞赏,什么是夸张的逢迎,上级心里一清二楚。尽管好听的话谁都爱听,但听得多了总会起腻,再说,你不是出自真心的虚张的夸赞只会使上级怀疑自己的能力,最后只能适得其反。而真心的赏识,来自被人的真心赞美,就像一缕春风吹过心田,总会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自古以来,逢迎拍马的人都没有好的结果就是这个道理。

要想早日出人头地,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赞美别人的习惯。就像现代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恭维和赞美至多只会使接受者产生矛盾的心理反应。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欣赏良辰美景愉悦人们的心灵,欣赏精品佳作提升人生的境界。其实,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真心欣赏,欣赏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得到他人的欣赏,就是得到他人的鼓励,自然会从内心感到幸福和快慰。爱人者人必爱之,懂得欣赏他人,拥有一颗欣赏他人的心,自己也必然收获友谊和快乐。

消除“向上”的恐惧症

许多职场中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那就是害怕和上级打交道,害怕和上级接触,甚至对此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而这种“向上”的心理恐惧症直接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束手束脚,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能。这种恐惧心理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正常表现,以致严重者甚至造成了一种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们会记得许多学生很怵头见到老师,很害怕和老师接触,甚至一提到老师,就会表现得很不正常,见到老师迎面走来,会绕着道躲开。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和反应,根本上来说,是他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一个正确的心理状态。如果从心理上分析,那就是他们普遍存在着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我们会发现,那些自信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也一样愿意和老师接触,甚至还被老师所喜欢。

同样的道理,那些害怕见到上级,不愿意和上级打交道,甚至对上级存在恐惧心理的下级,同样是他们的不自信心理在作怪。和在学校一样,无论你怎么害怕见到老师,你还是不得不接受每天和老师见面的事实。在工作中,在同一个企业中,无论你怎么恐惧见到上级,怎么恐惧和上级接触,你还是不能避免和上级在工作中的频繁接触。那么,要想做出成绩,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必须接触“向上”恐惧症这种心理压力。

上级固然比你地位高、权利大,甚至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但是,这种决定因素全部来源于你的表现,你的工作能力和在上级眼中的形象和地位。那么,想想看,一个很怕和上级接触的下级,必然会想尽办法避免和上级接触的机会,即使避免不了,也因为存有恐惧的心理,和平常由于和上级接触少而对上级不了解的心理状态,那么他的表现会是怎样的不自信,乃至糟糕的。并且,如果不能及时摆脱这种心理束缚,就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你越怕见到上级,你就越抵触,而你越抵触,你的恐惧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恐惧心理的加重,必然越来越影响你在工作中的表现,以致最后你就会被这种心理压力完全俘虏。

事实上,这种“向上”的恐惧心理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在工作中,首先你不可能完全避免和上级的接触,那么你就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来面对上级。而且,你和上级的接触基本上完全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那么在工作这个范围之内,你们的接触完全是以做好工作为前提的,你需要做的只是正确领会上级的意图,很好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而已。如果你恐惧和上级接触,你就无法真正了解上级的为人处事,了解上级的工作方法,无法和上级在工作中达成默契,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在职场中,你的上级对你的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你在工作中的表现,你的潜力,你留给上级的印象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你的事业。你恐惧和上级接触,一是你无法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二是上级无法真正了解你的能力和品德,无法给你的工作下一个肯定的结论。更有甚者,工作了不短的时间,上级甚至都对你没有什么印象,不记得你的名字,更不记得你有什么突出的表现,那么即使有很好的机会,上级也不会想到你。还有,你抵触上级的心理,在上级看来,你就是一个缺乏自信,不成熟的人,这样自然不会给上级留下好印象,反而可能让他对你产生意见。

最后,上级的能力和处理工作的方法,有许多是值得下级学习和借鉴的,你恐惧的心理使你无法和上级很好地交流和沟通,你自然也就失去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接受命令要“听话听音”

在你工作的经历中,你会发现,上级在下达命令时,往往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不会把命令下得很直接,甚至,有时候似乎说得还很意犹未尽。这是作为上级的考虑和管理方法。但是,作为下级,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那就是不要只听上级命令的表面意思,还要学会用心分析命令背后的意思,分析上级命令中包含的潜台词。

许多下级会犯这样的错误,当上级不满意他的工作结果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当时你就是这样要求的呀?”但事实上,如果上级真的是这样要求的,而你又是完全按照他的要求来做的,那他就不会表现出这样的疑问。上级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就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分析上级命令后面的意思,你没有达到上级真正要求达到的结果和目的。上级需要的不是“应声虫”,而是一个能够真正了解他内心所想的得力下级。那么,作为下级,你必须了解上级的这种心理要求,你要具备这样的心理能力,才能达到“只可意会不需言传”的效果。

有句俗话叫“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上级的一句话背后,可能包含着不止一种意思,你作为下级要想真正了解上级的意思,就必须用心分析上级的用意。

某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李某,在他的五年工作经历中就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然,一开始他只是听到了老板的表面意思,结果和老板的真实内心想法背道而驰,(奇*书*网^.^整*理*提*供)结果失去了一次机会。他于是吸取教训,平常多观察老板的举动,用心分析老板的言谈,真正捕捉老板的内心动机。当然,这些他只是用自己的心理来体会老板的心理,很快就了解了老板的真实意思。

有一次老板和他谈话,老板先是夸了他的业绩不错,认为他可以担当更重的职责,然而又说最近行业不景气,利润比去年下滑得厉害,最后就问他如果他做部门主管的话会不会考虑裁员。当时他愣了一下,马上就第一感觉说不会,因为很多同事都一起出生入死的。他清楚得记得当时老板脸色有点变,后来,他的同事升了部门主管的职。事后他才想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员,如果他用心分析企业的现状,不是凭个人感情用事,而是从老板的心理出发,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老板的问题,那么升职的就会是他而不是别人。

有了这个教训之后,他遇事多了一些思量,在不违背自己做人原则的基础上,也开始学着用心分析老板的心理,听老板的话中话。有一次老板要去欧洲出差,在此之前问他:你的英文和老外交流没问题吧?虽然他对英语不那么自信,但他听懂老板的潜台词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就和他一起去欧洲,那他当然就说没问题,果然他获得了这次公干的机会,而英文上的不足他就在回家后补。

和老板一起在意大利的时候,他们拜访一些老客户,老板对其中一位客户的产品明显很感兴趣,但价格有一点高。老板用咨询的口气问他,他给老板的回答是很不错,值得购买。其实他知道老板已经做好了买的决定,老板来问只是确定一下,他可千万不能扫了老板的兴,他需要做的只是满足老板的这种心理需求。果然,老板兴高采烈地和这家公司签约了。

很多时候,听着老板的话,联系他前面的话语,看着他的表情,你就能知道他话外之意是什么了。作为下级,就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上级的言谈举止来了解他内心的真实心理,才能真正了解上级的意思。

了解上级对好恶的看法

上级对于下级来说,除了是工作上的领导外,他也和其他员工一样,同样也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工作之外的生活,有对事物的评判标准,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一个精明强干的上级欣赏的是能深刻了解他,并知道他的愿望和情绪的下级。因此,作为下级,你必须存有这样的心理:你应该用心了解上级的一切,尤其是上级的好恶。这对你在与上级的相处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你的周围,你的上级一定各有不同的好恶。要想在职场得志,必须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才行。要把这一点修炼到家,就必须在待人处事时用心了解对方做到知己知彼,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满足其心理需求,投其所好,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和上级相处,首先要搞清楚他的兴趣爱好、了解其意图、掌握其心思。然后,注意察上级之言、观上级之色,摸清他的喜怒哀乐,分析他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投其所好,尽可能迎合他的心理,满足他的需要。如此,你便能赢得上级的好感,使他有兴趣了解你的能力、考察你的才干,使你受到器重。

这其中,察言观色是关键。也就是说要根据上级的情绪变化调整自己的情绪;根据上级的性格和好恶,修正自己的处事方式,从而与上级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小魏为人热情大方,很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调到一个新单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主管的好感和赏识。在做了一番调查后,他得知主管为人处世比较保守,于是就毅然舍弃了长发、牛仔等时髦装扮,而以循规蹈矩的形象出现在上级面前。

在初步赢得上级的好感后,小魏充分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优点,主动与上级交往,建立朋友般的友谊。小魏并不是经常围着上级转,而是设法去顺应上级的性格特点。他的上级有一个最大的爱好――下围棋,于是,在围棋上刚入门的他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棋艺,然后频频在主管常去的一家俱乐部露面,并每次都是和主管一起对阵、切磋棋艺,在棋来棋往中,上级与小魏成了好朋友。经过这样一番交往,上级水到渠成地了解了小魏身上的优点和才能,在工作中对他委以重任,小魏从而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投上级所好只是一味迎合或曲意奉承那么简单,而是要能洞察上级的个性与偏好,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采取适当对应的配合行动或对策,方可显出功效。如果你的上级要求做事积极主动、不可拖泥带水,则你就应该积极努力地有效完成任务;如果你的上级是个完美主义者,希望慢功出细活,那你就要注意工作中的细节,尽可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在与上级相处中,投其所好,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时,极易得到上级的另眼相看,在职业生涯中自然会受到上级的关爱与提拔,从而平步青云。

无论是谁,都会喜欢听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你的上级也不可能摆脱这种情绪。因此,下级要了解上级的好恶,倘若你在汇报中插入一些上级平素喜欢使用的词,就会让他另眼相看。此外,对上级的工作习惯、业余爱好等都要有所了解。如果你的上级是一个体育爱好者,你就不应在他的球队比赛失败后,去请示一个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下级,你就必须用自己的心去换上级的心,用自己的心理来体会上级的心理,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和需求,从心理上投上级所好,避上级所恶,才能真正在心理上达到与上级的相交。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
经验
13210 点
B币
33 个
原创
1 篇
创作值
0 点
分享值
19 分
推理积分
0 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21: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理解上级的处境与心理

上级在许多部属的眼中似乎是无所不能的,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上级所处的地位,注定了他要承担更重的责任和压力。在很多时候,上级同样会遇到难以解决和取舍的问题,有时甚至也会犯错误,这个时候,作为下级,你要学会从心理上去理解上级,从内心去体会上级的处境和心理,进而来帮助上级解决难题,走出心理困扰,而不是袖手旁观,更不能幸灾乐祸。

上级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烦恼,甚至也会因此而影响对工作的判断。有的时候,上级也会被迫做出一些下级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这个时候,作为下级,先不要急着去辩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应该首先了解上级之所以这样做的心理动机,了解上级真实的心理想法,找到上级最初的心理动因。这样,你就会理解上级被迫做出决定的处境和心理,就会体会上级的难处和迫不得已。没有一个上级会无缘无故地做让人不理解的事,他必然有不愿意为下级所知的处境和心理。

所以,作为下级,在上级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应该用心去了解上级的处境,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理解上级,并从上级的心理出发,尽力去帮助他。尤其是在上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此时的你应该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持指责、嘲讽的态度容易把关系搞僵,使矛盾激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当你犯错、失败的时候,也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劝慰而非冷嘲热讽甚至落井下石吧?你的上级也是如此,如果你能体谅上级的处境,并且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话,你定会得到上级的信任,以后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在如何对待上级的错误问题上,员工普遍存在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上级的屁股摸不得,上级的错误提不得,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不知道,反正出了问题由他们自己担着;另一种想法认为,现代企业提倡民主,看到上级有错误应该立即坦率地指出来,这才是主人翁姿态。第一种是明哲保身的态度,但不要忘了上级和的许多错误会与员工的工作息息相关。错误决定会导致大量无用功,导致员工自身业绩下降,上级最终很可能怪罪到你的头上,认为是属下的无能导致了失败。如果他知道你原先有想法却不说,反而会更加愤怒。后一种人其心可嘉,其言却不可取。这类员工往往过分高看了上级的心理承受能力,忽视了上级“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不知不觉中就得罪甚至伤害了上级的自尊心,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埋下了祸根。

实际上,遇到这样的情况,下级需要把握好这样几条心理原则:一是不要将上级看成完美的人,不要以为上级心理都很健全、理性、大度。恰恰相反,现实中不少上级通常感情用事,有时也不那么公正(虽然他们自以为公正)。尤其是上级的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大度”通常是做给别人看的,心底里也是喜欢被赞美,害怕被指责。如果理解了上级真正的心理需求,下级在表达想法的时候就不会过于坦率。“适度”是向上级表达意见最重要的修养,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二是不只将上级看成“上级”,而要看成你的“客户”。搞销售的人最有体会,当客户有了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要求时,直截了当地拒绝或表达愤怒、抱怨往往无济于事,搞不好还会激怒客户,使客户对你有看法。最好的方法是毕恭毕敬、小心谨慎,或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最终只有一个目标,尽量减少错误,最终拿到订单。你需要做的就是分析上级此时的心理需求,将上级看成自己的客户,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情况下,帮助上级实现了他的目标。当“客户”身上发生不合理的情况时,你要做的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提供你的建议,并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使之朝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所谓上级的“错误”其实只说明你和上级看问题不一致。下级不是上级,常常不能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另外,敢于替老板承担部门决策失败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下级应有的心理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真正帮助上级和企业成长。

以请教的方式交换意见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自然比普通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上级领导,也有更多的机会和上级领导交换对于工作的看法,甚至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这个意见怎么提出来上级领导更容易接受,是很讲究艺术的。

作为上级,自然有希望下级尊重自己,乃至体谅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如果你有意见需要向上级提出来,你应该先考虑到上级的心理需求,那就是以请教的方式向上级提出来。这样会让上级感到被人尊重的心理感觉,也会增加上下级之间的信任,从而有利于减少摩擦和敌意,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础。

首先,以请教的方式提出你的意见,这说明你在提出意见之前,已经仔细用心地研究和推敲了上级的方案和计划,你是以认真、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上级的意见的。经过向上级的请教,能够实现和上级的求同,随着你们之间共同的东西的增多,你们双方也就会变得更加熟悉,也就越能感受到彼此心理上的亲近,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疑虑和戒心,使你的上级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和意见。

其次,你以请教的方式提出意见,能够增强上级对你的信任感。当你用诚恳的态度来进行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时,上级就会逐渐了解你的真实意图和动机,而且也愿意倾听你对问题的分析和意见。上级能够静心地倾听下级提出意见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信任是人际沟通的“过滤器”。只有对方信任你,才会理解你良好的心理动机;否则,即使你提出的意见心理动机再好,也会经过“不信任”的“过虑”作用而变成其他的东西。

再次,你以请教的方式提出意见,还要注意说话的语调,做到“忠言”不必“逆耳”,千万不可采用那种激烈的、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的进谏语调。

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许多管理者总会想,我向上级提出我的意见,证明我是为了企业着想,自己并没有藏着私心。因此,就会容易显得理直气壮,说话的语调和态度也就不会注意了。诚然,你的出发点和心理动机是为了企业,不是为了自己,但要知道,没有哪个上级愿意看到自己的下级来责难自己的。即使你的理由多么充分,他们都会因为感觉受到了责难,而面子上难看,以致根本就不会听你的意见,更不会去深入研究你的意见的可行性,甚至可能因此而对你产生看法。一旦这种对立情绪或者敌意产生,那是很难在短时间里消除的。如果再碰上上气度小的上级,还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故意刁难你,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认清角色避免“功高盖主”

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中,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扮演着一种角色,这个角色规定了你的职责范围和权限,限定了你的定位。因此,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要想让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彩儿,就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心理定位在和自己的角色相符的尺度上。这样,才能真正融入自己角色的心里,才能真正用心演好这个角色。否则,一旦有了超越角色的心理作祟,你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

在职场中,作为下级,就要有下级的心理定位,不能因为一时的得意而超越这种心理定位。在与上级的相处中,更是要严格掌握这种心理定位,把握住自己不越位。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把我自己的角色心理,做到出力而不越位。要在心里明白,哪些工作应该由谁干,这里面有时也有几分奥妙。抢先去做本来由上级出面做更合适的工作,就会造成干工作越位;表明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一般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如果超越身份,胡乱表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无效的;处于不同层次的领导,其决策权限是不一样的,不能有超越权限的心理,擅自作主;有些场合,如应酬客人、参加宴会,应适当突出上级领导(走在前面、位置居中),不能有过多显示自己的心理;有些问题的答复,需要相应的权威,擅自答复由上级答复更合适的问题,也是越位。

因为,从某种角度看,你是在给上级领导工作,为上级负责,所做的一切都是上级交给的任务。所以应时刻有想着上级,尊重上级,甘心为上级效力的心理。越是长得高大的树木,越要埋下头来,而不至于被风吹折。越是才华出众,越是要谨慎地处理同上级领导的关系。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的心理,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利。恃才傲物,就是不会善待自己的职位,不会善待自己的才能,超越了自己的角色心理。一个有着目无上级心理的下级,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另外,还要有注意维护上级的心理感受。上级的尊严不容侵犯、面子不容亵渎。上级领导理亏时要给他台阶下;当众纠正上级领导的错误是非礼表现;上级的忌讳不可冲撞;消极地给上级保面子不如积极地给上级争面子。

当然,上级并不总是正确的,但上级都有希望自己正确的心理需求。因此,作为下级没有必要凡事都与上级争个孰是孰非,给上级台阶下,维护上级的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多留下一条路子。大多数上级领导喜欢唯命是听的下级。许多上级领导认为自己比下级要优秀,有很强的优越感和尊严感,认为有权要求下级去做某些事情。冲撞上级领导是不能容忍和谅解的“犯上”行为。与上级领导说话时,切勿激动,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平和友善的心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与领导相处,一定要把谈论工作同个人尊严区分开来。出现分歧时,要让上级领导感到仍然是承认他的权威的。处处替领导着想,领导不可能没有体会。与上级说话语气要温和,言辞避免极端,有分析、有根据,条理清晰。记住,上级领导是权威、决策者。对上级领导说明看法,不要选用过于肯定的方式,而要用商讨的语气委婉地加以表达。选择公开场合不如选择私下里说好;事已确定不如尚处酝酿中说好;正发脾气时不如心平气和时说好;心绪低落时不如比较得意时说好。

在公开或正式场合,一般的上级都有喜欢下级恭维自己,讨厌下级抢镜头、抢次序的心理。尤其是一些上级平时与下级距离过近,界限不分明,随随便便,甚至称兄道弟,把下级惯坏了,下级心目中的“上级意识”淡薄了,遇到正规场合,就可能伤害上级的尊严。

凡此种种,作为下级,都要时刻注意上级的心理活动,切不可认不清角色,导致超越自己的角色心理定位,而导致“功高盖主”的现象发生。

与上级的心理管理 配合上级工作

在工作中,上级领导下级,但同样上级也需要下级的配合。因为,许多工作都是由下级来具体操作的,上级更多的是进行决策和规划。作为下级,除了服从上级外,还有更多地从上级的角度和心理出发,摆正自己作为一个下级的心理状态,体现自己作为一个下级的素质。

处处维护上级形象

上级处于领导地位,因而有树立自己权威和形象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自己的下级面前。因为,良好的形象是上级经营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因此,作为下级,要在充分了解这个心理需求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上级的形象,让上级了解你维护他形象的良好心理动机。比如,你要有意识地经常向他介绍行业新信息,使他掌握自己工作领域的动态和现状。不过,这一切应该在开会之前向他汇报,让他在会上谈出来,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而不是由你在开会时大声炫耀。

当然,在工作中,你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上级领导,面对不同的上级,你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能力来应对他们。这就需要你用心、认真分析各种不同类型上级的性格和工作方式,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从而有针对地满足他们的不同心理需求,你就可以做到从容应付了。

比如:面对平庸型的上级。首先你要仔细观察他,如属自身素质问题,则不必苛求。如果上级是你的前辈,就不必要求他适应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因其不会有与你一起“闯世界”的激情,想改变他是徒劳的。其次,你要努力发现他的特长与长处,多肯定,多赞扬,以鼓励他发挥优势,并对你产生好感,对你的所作所为不反感,无敌视态度,即达到目的。当然,只要他不妨碍你、干涉你,你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不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期待值小一些,你会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对他的埋怨。更不可只发牢骚、自暴自弃。这样的上级,普遍的心理需求就是生怕下级瞧不起自己,只要你不这么做,还有意维护他的形象,那么他也不会找你的茬。

当面对优柔寡断型的上级时,他反感下级指出,甚至指责自己的这个缺点。但他们也同样有优点。所以,你要尽力利用他们比较求稳,遇事较细致,不莽撞的特点,仔细推敲你的方案,确信没有漏洞,具有实践的可能性,然后再提出来。这样,他比较易于接受。另外,这种上级心细、谨慎,有时会出奇地固执,不会随便附合众人的意见,甚至会有较强的对抗情绪。你与之谈话,不要性急,而应力求自然。在维护他的情绪的同时,促使他下决心。

强迫型的上级容易主观臆断、独断专行,经常用命令的口吻同部下谈话、提要求,有希望所有的人绝对地无条件服从的心理。因此,面对他的这种心理,你首先要不卑不亢,该执行则执行,该拒绝则拒绝,一味服从和奉承,只能加剧其独断专行的心理定势。另外,如果你觉得个人的抗拒没有结果,就要尽量地减少与他的正面冲突,以免他形成成见,认为你有意做对。还可以寻找机遇显示出你超越他的才干、学识与能力,争取他的重视。通过“认同”与“沟通”,与之建立比较亲密的个人关系,经常渗透你的思维习惯。

面对挑剔型上级好挑剔、指责的心理,你要多汇报,让他知道你在干什么,不仅汇报困难,更重要的是介绍如何克服困难。多请教,工作中多吸取他的意见,你的工作成绩中有他的指导成份,有他的心血,尽量不激发他挑剔的心理。

面对缺乏信任型的上级,他们总有怕下级做不好的心理,这时你要首先有良好的心态,去做那些你能做得很漂亮、很成功的小事。当你有了小成绩,要虚心,奇Qisuu.сom书不要沾沾自喜、尽力炫耀,而要把名利让给上级,赞扬这是他栽培的结果。这样既取得了他的认可,又维护了他的形象,他自然会增加对你的信任。

面对嫉贤妒能的上级,你首先要又谦虚的心理,不可聪明外露而令其自惭形秽,并谦恭请教,满足他的权力瘾,他自然就无话可说了。

面对怀疑型上级,由于他们疑心重,担心下级轻视自己,心理自我防卫的倾向较浓。你要在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他在才干、经验、学识、阅历、人际关系范围等方面有许多优越于你的地方。如果你在心理上轻视他,那么在言谈举止中便有可能不自觉得流露出来轻视的态度倾向。同时注意他的心理活动,观察其言行,多劝慰他,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显得很重要。

面对无节奏型上级,由于他们一是思想水平低,抓不住主要问题及上级意图;二是心理素质差,缺乏大将风度,没有养成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的习惯。因此,你要有以静制动心理,以稳制乱,既要听从他的安排,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明显的失误处,适当做一些变通和修正。同时出色地完成你的工作任务,以减轻其紧张、焦虑的心理。千万不要以急躁心态应对,因为他的心理能力有限,你的急躁心理只能招致更大的混乱。也许你的上既可能是不如意、不理想的,但要真心地相信,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只要你掌握了他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并克服自身的弱点和急躁心理,便可以在既维护他们形象的同时把工作做好。

在上级面前不要计较得失

许多职场中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旦做出成绩,就觉得自己高大无比,谁都可以不放在眼里,觉得自己就是企业的顶梁柱,缺了自己企业就会运转不灵。更有甚者,到处宣扬自己的成绩,将所有的功劳都划归自己的名下,完全将上级和同事置之度外。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自己逼进死胡同,没有了退路,为自己树立了更多的“敌人”。

一个做大事的人,一个有远见的人,是不会计较个人得失的,他们有着成熟的心理,懂得调整心态来应对各种情况的出现,并把这种情况控制在别人心理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作为下级,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那就是你的功劳有自己的一半,更有上级的一半。虽然看起来工作是你做的,但是上级的指导和配合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你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来面对取得的成绩。在遇到困难时,你想得到上级的帮助,那么在取得成绩时,同样要想到上级的帮助。你的这种大度心理会为你赢得上级的好感。

有的时候,对于工作上取得的某些成绩,要把功劳让给上级。通常情况下,上级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对你来说,到头来是绝不会吃亏的。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你千万不要对外公开宣扬你向上级让出去的功劳,否则你的善意将会化为乌有。想想看,作为上级,得到下级让出来的功劳,本身心理上就觉得有愧疚,当然更不愿意别人知道。而如果你说出来,他的面子和权威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近似于对他的侮辱,他的心理必然会产生反感,甚至产生打击报复的心理。那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相反,如果你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度地向上级让出部分功劳,他不但在心里感激你,还会想办法来还你的人情,自然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重用和赏识你。

往往在工作中,个人的得失是小的方面,顾全大局的心理才是最可取的。在上级面前,你的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大度会让上级刮目相看。

我们知道,上级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单从这一点考虑,在上级面前就没有必要非得计较个人的得失。另外,你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心理,会让你在工作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尊重,这也体现了你良好的休养和品格。这种大度的心理会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舍小得大,这才是我们应该争取的。

要敢于主动揽过

在上级的眼中,一个有责任感的下级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下级。这个责任感既表现在你平常的本职工作中,更表现在一旦出现问题时,关键时刻能够敢于挺身而出,替上级分忧和主动揽过上。

作为一个下级,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那就是在公事上,上级的过错就是你的过错,上级的困难就是你的困难,当上级不方便出面时,你要有挺身而出替上级分忧和敢于主动揽过的心理能力。

通常情况下,上级所做的工作很多,但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愿意自己亲自去做或出面。这时,通常就需要下级去代劳,替上级将棘手的事情办好,替上级排忧解难。

作为上级,无论是在公事还是私事方面,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但身为上级由于心理的原因,又不好直接让下级来出面帮助自己。这时候,作为下级,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要等到上级最后开口才去做。

从心理上说,求人帮忙,一般是万不得已才为之的。求人帮忙,就是把自重感让给了对方,而让自己承受一种自卑感或负疚感。如果下级肯主动提出帮忙的请求,上级的困难可能很快得到解决,上级的自卑感也会很快消失。如果下级无动于衷,上级再三请求才开始行动,他的自卑感就会达到顶点,就会感到一种被侮辱的感觉,自卑感会逐渐变成厌恶感。很多事实标明,一般人都很讨厌这种见难不帮的人,因而很多时候宁愿让困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不愿意去求人,甚至不愿意同这样的下级相处。

所以,聪明的下级不但应该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上级,还应又“知恩不图报”的心理,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上级的信赖和赏识。

在上级有过失的时候也是一样。一般来说,上级有愿意做大事,不愿意做小事的心理。上级的主要职责是“管”而不是“干”,是过问“大”事而不拘泥于小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小事都由下级来做。

同样的,上级有愿意做“好人”,而不愿意做“恶人”的心理。在工作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此时上级最需要下级挺身而出,敢于主动揽过。

多数上级有愿意领赏,不愿意受过的心理。没有哪一个上级愿意在下级面前成人自己的过错。即使有,也并不多见。大多是上级都是见功则高兴,见奖励则高兴的,在评功论赏时,上级总是喜欢冲在最前面;而犯了错误时,或有了过失后,则许多上级会选择后退,甚至是逃避的心理。此时,上级就急需下级出来保驾护航,敢于代上级受过。

作为下级,除了严重性、原则性错误以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于对工作和上级领导负责的目的,要敢于负责任,敢于面对问题,把过失揽到自己身上,有利于维护上级的权威和尊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适当地代为受过。

关键时刻,为上级领导挺身而出,上级领导才会真正地认识与了解你。人生机会难求,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

所以,作为下级应该时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有时应主动出面为上级领导挡驾,处理掉那些不必惊动上级领导的事情,使上级领导把有限的精力用于谋大事上。当然,挡驾也是一门艺术,领导有着见与不见、早见与晚见之分。做得不好,可能会加重领导的负担;做得过分,可能影响上级领导与下级和群众的关系。所以应本着用心认真负责的原则,对情况予以核实和整理,最后征求上级领导的处理意见。

除此之外,作为下级,还要有能力处理各种麻烦。对有些问题,上级领导出于种种考虑,不宜出面解决或公开表态。这时要不怕麻烦,协同上级领导一道把问题处理好。有两点要注意:其一,须得到领导的授权和指示;其二,不论处理结果如何,要以恰当的方式向上级领导汇报。

学会为上级辩护也是很重要的。听到别人对上级领导多有抱怨时,要勇敢地提醒这些共事的伙伴,不要忘了上级领导的优点。要学会鼓励抱怨的人采取具有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意见,而不要只会宣泄不满的情绪。若自己也是抱怨的人之一,那应检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是由于自己在工作上的挫折心理,而把责任推到领导的头上。

总之,有时刻为上级挺身而出的心理,替上级分忧的心理,就可以更大程度上赢得上级的信任和感激,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一定有益无害。

未成熟的建议不要提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你必须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就避免不了向上级提出你的建议和想法。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在向上级提出自己的建议时,想想自己的建议是不是考虑成熟的,甚至是不是合理和有建设性的。否则,在自己还没有考虑成熟时,就莽撞地向上级提出自己的建议,即使你的建议是合理可行的,也会起不到想要的效果。

因此,你准备向上级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慎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力求达到言而有功、劳而有成的效果。

在提出建议之前,一是要做到深思熟虑反复论证自己的建议,从而使自己的建议能经得住各种问题的考验。比如,自己的建议有没有准确而有力的数字和事实材料?上级听了自己的建议会提出哪些问题,自己将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与你的建议相反的那些观点,你能做到将其驳倒吗?等等。

二是要多准备几套方案,只有多准备几套方案,才会增大上级接受你的建议的可能性,同时也给上级以很大的灵活性。当上级提出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案时,你应该要高度重视,仔细考虑,反复论证,切不可采取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做法。

三是要研究上级的个性、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及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看法。这样在给上级提建议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而且胸有良方。

那么,未考虑成熟的建议不应该向上级提,那就是说考虑成熟的建议就可以向上级提了?提是可以提,但必须选择合适、恰当的时机提出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还是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给上级提建议绝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提的。其中,关键就在于要掌握好合适的时机。时机选择是否恰当,对于所提建议的效果也起一定的影响。中国有这样的俗话,叫做“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愉快好办事”,就是说精神状态如何对办成事情是有一定影响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情绪不佳、心有忧惧等低落状态下要比平常更容易悲观失望,思维迟钝而且惰于思考,情感波动大并且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这就说明,人是一种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动物,其思维特征要受到某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一定要注意对方情感的变化,趋利避害,从而占据某种心理方面的优势和主动,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消极的伤害。

上级也是人,同样无法摆脱上述思维规律的影响,这就提醒我们,一定不要在上级情绪不佳时提建议;而应该在上级心情高兴时提出你的建议,从而容易被上级所接受。这时,下级可以采取潜移默化传输思想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借题发挥巧妙引申的方法。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一定不要使上级感到难堪,更不能使上级感到扫兴。

和人相处是一门艺术,那么和与自己利益、前途密切相关的上级相处,就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又没有引起上级的反感,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那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的。

产生矛盾要巧化解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是时刻存在的。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这些原本很小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蔓延、侵蚀整个团队中去,以致影响面越来越大,影响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管理者首先要正视这些矛盾,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化解它。

在上下级之间最常见的矛盾就是彼此之间存在的误解和隔阂。如果处理不当或掉以轻心,误解就会化为成见,隔阂就会扩展成为鸿沟,这无论对谁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遇到此类情况时,你需要及时巧妙化解。

主动沟通,消除误解。在管理中,上下级时很容易产生误解的。误解的产生牵扯到惰方面的因素,比如多疑、嫉妒、自私、自负等心理因素,都可能导致种种误解。就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看,产生误解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信息不通或沟通不足造成的。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彼此对对方的情况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所以在判断事情上加入了更多的主观色彩和心理因素,导致对对方的不客观认识和推测。不管产生什么样的误解,作为下级最明智的态度就是及时、主动地去消除它,不让它成为成见,更不能采取消极回避和等待的态度。

另外,面对上级的误解,下级还可以装作不知,用行动证明。在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中,有些事情是不宜说破的。有时“难得糊涂”,反而会比洞察秋毫、反应敏捷好得多。因此,你的装作不知,用自己的行动,全力支持和拥护上级工作的做法,会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距离,从而自动消除上级的误解。

不要把和上级“顶牛”当能耐。上级面对不顺的局面,也难免会发火。这时候,下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工作的心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要慎之又慎。首先,就是让上级的火发出来。固然,上级有时发火的理由可能并不一定正确。但是,当上级发火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硬起头皮来洗耳恭听。正确的则虚心接受,不正确的则事后再找机会说明,决不能马上辩解和反驳,更不能火上加油,采取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其次,善于做好事后的解释工作。有人说:“聪明的下级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协调和领导的关系。因为我们的目的毕竟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仅仅去当个悲剧英雄。”这也就是说,作为优秀的下级应该善于做好协调人际关系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领导目标。所以,当上级发完脾气后,聪明的下级应该向上级解释事情的原委和真相。如果属于上级批评得对,则虚心接受,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如果属于上级批评错的,则要看上级的心境平息后,既拿出事实,又注意措辞和方式方法,必要时,还要给上级一个台阶下,从而在心理上求得认同,有利于矛盾化解。

妥善处理与上级的分歧。矛盾的产生往往基于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看法,也就是意见产生分歧,有时对同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发雷霆。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而事实上,所谓的达成一致,也只能是一种大致的相同,相对的统一而已。上下级之间对某个问题产生分歧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去统一意见。因此,下级必须妥善处理与上级的意见分歧,并掌握一定的处理技巧。

首先,要经常交换意见,努力达成共识。上下级之举爱女为了减少分歧,应该在事前进行沟通、商量,争取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在开会研究时就能减少分歧。当上下级之间出现分歧时,下级应语调温和,避免冲撞,必要时可以暂时回避,学会“冷”处理。事后应及时与上级交换意见,切忌“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因为这种到处乱说的行为,最容易让人反感。

其次,给上级提出不同意见时,要注意时机、场合、分寸和方法。

再次,即使意见分歧,在行动上也要服从上级的指示和部署。这就是说,一旦上级决心已下,并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和具体部署,下级在提意见的同时,则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贯彻执行。因为,上级的决策往往带有全局性,下级的意见往往又是反映具体情况,二者可能各有优点,也可能各有不足。所以,下级在处理与上级分歧方面,既注意积极的执行,又注意正面提出意见,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在上级与下属间承上启下

对于许多中层管理者来说,让他们苦不堪言的是,总感觉自己夹在上级和下级之间,就像个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受气。上级不敢得罪,下级还得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却惟有自己无人理睬。这其实是中层管理者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作为中层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在上级和下级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起协调的作用。因此,必须举杯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你可能会遇到各种类型的上级:有的上级总是将工作揽在自己身上,以显示自己的才能;有的由于各种原因,一味地揽权却不干实事;有的事必躬亲,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没有轻重缓急。遇到这样的上级,你要想办法让他授权。否则,他的做法只会把上下级关系搞僵,而且充满矛盾和冲突,加大上下级之间的心理距离,导致彼此间必然缺乏吸引力。

实践证明,造成上下级关系失调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是,问题的主导在上级方面。所以,所以,首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双方的心理根源,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上级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通过合理授权,协调好工作关系。

授权就是上级将权力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自主权。授权后,上级可以保持指挥和监督的权力,被授权者负有完成任务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上级可以纠正下级的错误,但不应该代替下级作决定,不能干扰下级的权力。

上级将部分权力分授予下级,就是使用“分身术”,使部分权力和责任由下级分担。这样,上级就可以使自己的一脑变多脑,一身分多身,使上级的智慧和能力放大。从实质看,授权是一种各负其责的民主领导方式。上级的科学授权,一是可以减少上级的负担,使其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处理大事,搞好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全局性的指挥;二是能够发现人才,利用人才,锻炼人才。上级通过授权,可以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下级在工作中施展真才实学,这样有利于下级的锻炼、提高和发展;三是授权减少了某些请示和批复的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能够改善上下级的关系,使上下级的关系从类似主仆关系变成合作共事、相互支持的关系,上下级关系会更融洽。

但是,应该让上级从心里认识到,授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指挥和监督。

首先,应遵循一级给一级授权的原则。授权应该在直接上下级之间进行,不能越级授权,更不能将自己权力范围之外的事授予下级。比如,上级把权力授予你,你在根据自己下级的工作职责,相应地授予你的下级。否则,容易导致管理层的矛盾和管理的混乱。

其次,因事择人,视能授权。工作需要是择人授权的出发点和目的。但是,把权力授予谁,应该先了解下级的素质和能力,做到先知其人,然后再授权。

再次,权责利对等统一。这是指被授权者的任事权有多大,责任就应该有多大。任其事,行其权,负其责,干好了或干坏了,都有利益上的说法,即权责利相符。

最后,要保持有效的控制。授权不是撒手不管,否则必然是失控。因此,既要授权,又不要失控,既要调动和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保持上级对整个工作的有效控制,这是授权时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为了保持对整个工作的有效控制,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工作准则、考核办法、报告制度和监督措施等方法,一旦发现下级严重偏离目标,就应该及时加以纠正。

这样的授权,在每一个层次的管理者之间都存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作为中层管理者,你既要完成上级交给你的任务,同时又要帮助上级监督和指挥下级员工来完成任务,这种中间的协调作用就像是润滑剂,时刻保证上下级关系轴承的良好运转。

与上级的心理管理 使上级接纳你

一个不被上级所接纳的下级显然是无法开展工作的。要想使工作顺利进行,作为下级就要想办法和上级之间建立心理上的认同和默契,使上级从心理上真正接纳你,这样才会有和上级在工作中的配合和默契可言。你的上级从心理上接纳了你,才能真正接纳你所做的一切,接纳你的发展决策。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给上级留下好印象,从上级的心理角度出发,体谅上级的处境和难处,真正从心理上和上级取得共通。

想办法给上级留下好印象

作为下级,你的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到你留给上级的印象。因此,为了给上级留下一个好印象,你首先应该分析上级的心理和喜好,耐心寻找上级的特点,以他喜欢的方式完成工作,不要逞强,更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其次,你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来迎合上级的一些做法,当然,这些做法应该使正确的,不违背原则的。

首先,上级的话你一定要听。泰勒在《政治家》一书中写到:“专心致志地听就是一种最安全而且最灵验的奉承形式。一个人能做出自己洗耳恭听的样子,他就具有了获得人们好感的才能。”显然这种倾听本身就很有价值,但是,当他带来理想的心理反应时,就会变得更加有效。

上级发表讲演,当他一坐下来你就鼓掌,他会把你的敬意当做是一般的礼节;但是,过了一会儿,你让他知道,你被他讲演中的某些动人之处所吸引。这时,你也许会以为他很快会淡忘了此事,其实不然,他会将你的赞扬长时间地铭记在心,甚至当你对他的讲演已经印象淡薄时,他还会念念不忘。

即使上级谈的都是一些老调,也要倾耳凝听,时而给予表示共鸣或赞佩的应和,决不可有一丝不耐烦的神态。前面说过,这种部下是最被赏识的。

上级多少都有对下属训话谈经验的心理欲望,不妨做个忠实的“听众”来听他高谈阔论,对这种肯比别人更用心“聆”听上级言论的下属,上级自然会给他更多的信任与超乎事实以上的评价。事实上,人对那些肯听自己发言的对象都会具有好感的。

聆听上级谈话时,在听讲中要随时露出感动、认同的表情,偶尔重复上级的话语,请求其给予更详细地说明解释。开始时会有点别扭,几次后,自然就会适应了。

总之,不管时间、不论场所,上级有所吩咐,一定要心悦诚服地以明快的声音和态度来应答。所谓创意型的部下,就是一个懂得掌握上级心理的人。

其次,做个关心上级的下属。对那种给自己关心的人,谁都会给予好感并且愿意与之为伍的。同样,一个肯随时关切上级生活的下属,在上级眼中毋宁是最值得给予拔升的部下。因此为人下属者,一定不要吝惜这种探问平安的电话。当然,这种问候必须注意到时效性。除了历行关心灾害、生日和探病的事外,对于上级家的喜庆也要给予庆贺一番。

再次,在公开场合给上级留足面子。在上级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的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帐的方式慢慢报复。

最后,要多做少说。一旦你得到上级指示要做一件事时,你要先考虑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比预期的更圆满。你要在内心问自己:“我要是做得比要求的更多,是不是更有用。”如果是,你就该这样做。

另外,还要注意随时随地抓紧机会表示自己对他忠心耿耿,永远站在上级这一边。以你的态度说明一个事实: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会尽己所能支持你。不要以为上级很愚笨,如果你真的努力这样做,他看在眼里,一定会很明白你的意思,对你日渐产生好感。听到公司有什么谣言或传闻,不妨悄悄地转告上级,以示你的忠心。不过,你的措词与表达方式须特别注意,说话简明、直接最为理想,比如你告诉上级:“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消息,不过,我想你会有兴趣知道……”上级愿意选择你为他的下属,他对你的印象自然不差,你必须摒除对上级的偏见,事事替他着想。

最后更要记住:讨人喜欢和受人信赖的人,基本上不是那种以我为核心,想问题和做事情都从“我”字出发的人。

以我为核心,只会与人疏远。那是因为,以我为核心的人,缺乏站在他人立场上进行思考的能力。

不留痕迹地推行自己的意志

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管理自己的下级,但是这种管理用怎样的方式实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自己年幼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管得越严格,就越要反着干,越不服管,而且逆反心理也越重。大禹治水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之所以治水成功,不是决口了就赶紧堵上,而是利用疏导的办法成功解决了水患。

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面对的员工都是成年人,但逆反的心理同样是存在的。员工才能的发挥需要的是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身心愉快。但着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就要撒手不管,管还是要管,但要注意你的管理应该是不着痕迹的。也就是说,既起到了管理的作用,又让员工没有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被管理,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老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人类如果能彻底地祛除邪恶,回复自己的本性,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各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可以实现,万物之间就可以达到最和谐的程度。

老子的这种主张,并非让人们单纯地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或一切事情都顺其自然。真正的无为而治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有为于无为之中,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在管理中,无为而治是一种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的超越,它是一种管理者领导下级,却不让下级意识到被领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管理者具有从全局出发,居高临下地将下级导向一个适当为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对于一个贯彻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学会既限制下级的自由意志,又让下级感觉不明显,这样就能形成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共处,让大家在一种团结向上的氛围中自发形成勤奋工作、风雨同舟的意识,为既定的目标努力拼搏。

老子的一生,是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生,他所阐述的许多有关无为而治的理论,对现代企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比如:“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说的就是管理者可以通过“无为”来治理企业。管理者只要真正掌握了“无为”的管理艺术,就可以做好管理工作。可见,这里的“无为”是要从大局出发,不是只为一件事。

还有,“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伟大的管理者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无为之教,因势利导地管理企业。太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有时不仅不能让员工心悦诚服,反而又可能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同时,更要明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一个不能与自己的下级分享利益和快乐的管理者,必然会众叛亲离。

管理者要做到表面上看似无所事事,好像自己不存在,但是他的话在团队中能够得到顺利的贯彻执行,这样的管理者才是最优秀的,因为,他能够让人觉得有一种不被监视状态而发挥最大限度自己的潜能。

由此可见,无为而治的思想使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境界。在管理工作中,具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会让人觉得虽然有“上级这么一个人”,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活动。但是管理者却可以积极地发挥领导作用,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才是最高超的管理艺术。

“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在管理者身上的具体体现,就是管理者要不着痕迹地推行自己的意志,这才是这种思想的根本所在。管理者不放从这几条入手,试着在企业中推行无为而治,通过表面的无为达到真正的有为。

对上级的责备应理解

前文说过,上级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自然就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作为一个下级,面对上级的责备采取何种态度,用何种心理来应对,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事情处理的结果,和你以后的前途。

作为上级,一般不会无理地向下级发脾气,责备下级。因此,面对上级的责备,首先要从心理上先承担下来,不要急于为自己辩解。然后,弄清楚上级责备的缘由,从自身寻找自己的不足和失误之处。如果确属于是自己的失误引来的上级责备,那就及时善后和补救,使损失降到最低。如果不是完全是自己的原因,那也没有关系,最好的办法是也不要辩解,默默地接受,等上级气消了,他自然就会从心理感到愧疚,更会对你的承受和大度产生感激心理,以后就会想办法补偿你。

因此,不管是什么原因,对上级的责备都应该采取理解的态度。要放宽肚量对待上级的责备。上级有自己的立场,当你执行任务失误时,即使有充分的理由,也不要对上级的责备进行辩解,只要低声说:“对不起!我有责任!”这样,上级就会觉得他责备得有意义,事后或许会觉得不该这样对待你,从而觉得你有点肚量。

切不可在当时就为自己辩解,让上级感到你的不重视,对问题认识的浮浅,更让他感到你对他的不尊重。同样不可在背后发一大堆的牢骚,将牢骚发向同事和家人,所谓隔墙有耳,这样的牢骚如果传到上级的耳朵里,那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和双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就很可能崩溃。这样的下级不要说让上级接纳你,即使勉强留下,你也失去了发挥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抱着理解的心来面对上级的责备,你不但从中吸取了教训,更赢得了上级的好感,让上级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从而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

把握进言的尺度

许多时候,作为下级都要注意向上级进言的时机和方式,以期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有的时候,作为下级就应该放开这种心理拘束,大胆向上级进言。当然,有个前提是必须把握好进言的尺度,坚持“对事不对人”,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把握进言的尺度,首先要把握上级的心理。

大学毕业后,小东进入一家IT企业做系统开发,从初级技术人员做起。一段时间后,他认为自己还有能力进一步发展,于是就向主管提出了多个方案。不知什么原因,小东一直没接到任何反馈消息,他甚至怀疑主管根本没有看自己的方案。后来,小东直接找到更高一级的上级领导说了他的想法,上级领导对他的方案很感兴趣,很快就同意了。当时小东对“越级进言”有所顾及忌,特意“留了一手”,他对上级领导说:“主管已经看过方案,觉得还不错,考虑到由我自己陈述会比较好,所以直接让我来找领导。”这样,主管虽然不高兴,但在上级领导面前总算还过得去,所以也没责怪小东。

职场中,有时不仅仅是一些提案、建议需要大胆进言,还有一些有才能的人因为被自己的顶头上司妒忌而遭埋没,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也需要想方设法大胆进言才行。不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直截了当地在上级领导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上级领导的承认与支持。

小文在做销售工作的时候,因工作特别出色而引来其他同事的嫉妒。她的顶头上司也害怕有一天小文会取而代之,就特意规定科室人员不得随意越级汇报工作,不管什么事情,都得先向她汇报,再由她向上级领导汇报。

有一次上级领导想单独给小文安排一项工作,但她的顶头上司竟说小文有别的工作要做而阻止了。小文要想在企业有所发展,必须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才行,而她的顶头上司就像一只“虎”拦在了她和上级领导之间。

在一次安排外出培训时,因为外出培训安排了不少旅游项目,很多人都愿意去。但小文却主动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她的顶头上司。这样,小文终于有机会可以在领导面前露一手,主持了半个月的工作,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备受领导赏识。之后不久,她就被调到更高的职位上去了。

当你把握了上级的心理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时候是进言的最佳时机,什么方式是进言的最好方式,话说到什么程度是上级心理可以承受的。掌握了上级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来自上级预期的结果。

在职场中,向上级进言是很有学问的。但是,只要你在心理上没有抱有偏见,本着就事论事的心理去进言,再把握好进言的尺度,那上级会非常乐意倾听你的想法的。

对上级的否定不要耿耿于怀

作为下级常常会遇到自己的想法和提案被上级否定的情况,这其实很正常。上级自然有否定的理由,只要他是“对事不对人”,你就没有必要对上级的否定耿耿于怀。你应该在心理上虚心接受,并看作是自己提高的好机会。那么,你就会真的能从中得到提高。因此,对上级的否决不要耿耿于怀,提案遭到上级的否决而不耿耿于怀,是得到上级信赖的好办法。

对上级的否定不耿耿于怀,并不是说就无动于衷,你应该从上级的否定中去找原因,找可以完善的途径。为此,你应该首先经常向上级讨教。上级毕竟考虑问题的角度和立场是从全局出发的,更有全局观。所以,非常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另外,积极跟上级接触,让上级的记忆里,常常有你的存在。你应该采取主动措施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和接触,或者注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意识地去寻找与领导交流的机会:请教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建议、与领导聊天……同时,你不妨在某一领域一显身手,如跳舞、书法、写作,从而引起领导的注意。甚至你可以通过增加在领导面前出现的频率来增加他对你的印象和兴趣,从而为交流奠定某种心理基础。

如果你被上级遗忘,那么,你不可能得到上级的重用。向上级领导不断提供新鲜的情报,这是不使上级厌烦而保持亲密的条件。要想得到上级的永久信赖,在态度上就要经常向上级讨教。

其次,就是对自己的工作主动提出改善意见。这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如果你的上级说:“各位,我们来研究一下,工作流程是否可以改善一下?”严格说来,这样的话,不应该由你的上司来讲,而应该由你说出。所以每过一段时间,你应该想一下,工作流程有没有改善的可能?如果你才是你所做的工作的专才,而你的上司不是,却由他提出了改善计划,想出了改善办法的话,你应该感到羞愧。

你敢说你的工作流程都很完善?事实上,任何一个工作流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改善的可能。最糟糕的是大家都无所谓,安于现状,不对它进行改善。一个组织没有进步,这点做得不好是重要的原因。大家都不想改善,而你却做到了,你就同他人不一样,上级也会喜欢你,看重你。

另外,经常向上级提出好建议。你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有损领导的尊严――这是规矩,不要强调自我的私怨――这是分寸。做到以上两点,上级才可能采用你的建议和意见。当然,你本身的工作表现,也要得到上级的肯定。

总之,抱着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上级的否定是最可取的。这样,你才会发现不足,吸取教训,不断地提高自己。

对下属的心理管理 解析下属心理

对下级的心理管理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职责。面对形形色色的下级,管理者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归类,而应该首先从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入手,针对他们的不同心理和性格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一个由不同性格的人所组成的团队。

要管理下级,就必须首先了解下级。而了解下级就必须从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入手。因为,下级的行为表现为他们的心理倾向和性格特点,因此,管理者要想真正懂得下级的心理和心理需求,就必须用心去解析下级的心理,把握下级心理的活动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下级。
回复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人工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微推理|小黑屋|Baker Street推理缘地|推理书库

GMT+8, 2024-4-19 18:56 , Processed in 0.1814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